[王永庆的一生]王永庆:其实一生都在“卖大米”

精英人物 2022-06-23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精英人物】

第一次听说王永庆的名字,就是从听到“王永庆卖大米”的故事开始的,那是在2002年左右,以后不断有人重复这个故事,我对王永庆的了解也就是仅仅是卖大米的故事,其它的真说不上来。说来也巧,新年伊始刚刚出版的《王永庆全传》一书,在机场就让我看到了,自然就会收归囊中,细细地品味这位老先生是如何“卖大米”的。

  看完此书后,一直好几天我都在想该用篇什么样的文章来把这本书浓缩一下,在此前已经有两个不错的文题,但在真正动笔时突然冒出了这个《王永庆:一生都在“卖大米”》,我觉得挺能代表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所以欣然采用。

  一、 从王永庆卖大米说起

  问:王永庆为什么要卖大米?

  答:因为王永庆世代贫农,从小就在贫穷中生活,饥饿中成长,为生计15岁那年只去日本开的米店当伙计,学会了卖大米。

  注:王永庆祖籍福建省安溪县,清道光年间,王永庆曾祖父王天来,迫于生计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并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新店镇直潭里,到台湾后王家世代种茶为生,父亲王长庚也是个贫苦茶农,一年辛辛苦苦劳作,只能勉强度日,有时候肚子都填不饱。1917年1月9日,王永庆就出生在此。王永庆5岁和父母一起上山捡煤卖钱补贴家用、7岁开始上小学,每天上学前要帮家里做好多事,首先是要把水缸的水打满,后来母亲生了妹妹,王永庆每天放学后还得扛一袋50斤重的饲料回家喂猪。

  问:王永庆怎么会在15岁就离家打工?

  答: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就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后来父亲要求其弟弟带王永庆出去闯一闯。于是在1931年,王永庆15岁那年在叔叔有帮助下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嘉义,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资40元。

  日本人要求很严,做事不能有丝毫偏差。王永庆边干活边学习,每天关门后看老板怎么记账、如何核算成本。每天晚上睡觉后就想一天做过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学会就记在脑子里。就这样到春节回家前,王永庆就筹划自己要开一家米店。1932年在父母亲戚的支持下,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

  问:王永庆米店开张后是怎么卖大米的?

  米店开张后,任凭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经过观察,王永庆发现大部分顾客都习惯于在一家店买米,而且总是选最近的那一家。他还发现每家的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这样兄弟三人就分了一下工,三弟外向善交际,就照顾客人和店面,二弟内向就专挑杂物,他自己则去走街串巷搞推销。不久他们挑过的米开始走俏,三兄弟要晚上加班加点才能供应得上白天的需求。

  如此虽然米的质量是提高了,但米的份量却减少了,要想弥补损失,只有增加销售量。为此王永庆又在苦思冥想。某一天一位主妇来慕名来米店,一下子要买三斗,但因为太重拎不动又改要一斗,王永庆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顾客把米送回家。

  在送米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家米店,有认识王永庆的人就问:“阿庆仔,怎么送米上门吗?”,就这样问了几次把王永庆问醒悟了,为什么不送米上门?就这样,米送到后还主动问人家三斗米大概能吃多久,下次直接送过来就可以,不用去店里跑了。

  这件事后,王永庆把送米上门提到米店经营的日程上来,他开始添置一些运输工具,这样就可以同时送很多家,减少路上消耗的时间。同时他又作了一些精心的统计,比如这家人几口人,每天用米量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送一次,每次送多少都一一列在本子上。送米的时候他会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记下米缸的容量,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同时还了解一下顾客家发工资的日子,并记录下来,在他们发了工资一两天内去讨米钱。就这样最多一天可以卖出一百多斗的米,由此王永庆米店良好的口碑在嘉义广为流传,大家开始争相效仿,王永庆在米店行业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就这样王永庆通过卖大米积累了资金,后又买了碾米设备,在嘉义建了一家碾米厂,一直到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实施“共进共贩”,王永庆的碾米厂和米店都被迫关门。然后王永庆用自己10年辛苦经营的积蓄在家乡附近新店广兴购买了20亩的山林地,在云林大埤和嘉义大溪厝共买了5亩水田。

  这应该是王永庆卖大米最完整的故事版本了,我以前听到的也没这么多,这也是王永庆一生最初的创业历程,也是最经典有创业故事。

  二、从小米店到石化王国传奇

  自碾米厂和米店关门后,王永庆又开过两个砖厂,但因污染稻米等原因没多久就被迫关门,以惨败而告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庆发现乡下每户的人家养的鸡、鸭、鹅因粮食短缺没有足够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故没人愿意收购。王永庆就试着用菜根和粗叶,再去碾米厂买些碎米和稻壳,磨碎了混在一起喂鹅,结果成功了。

  王永庆就大量向农户收购瘦鹅,集中饲养两个月后就成七八斤重的肥鹅,结果王永庆又发了笔小财。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民政府派员接管台湾。

  1946年初王永庆在嘉义车站附近投资兴建了台湾最大的碾米厂,1946年10月5日正式开张。

  然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在台湾的军事统治,对粮食等重要物资严加控制,严禁越区运输粮食。

  1947年3月11日,王永庆在运回了一车稻谷后被警局以越区运粮的罪名,拘禁29天。出狱后决定放弃米生意。

  此后,王永庆开始做木材生意,开始因缺乏经验,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在挚友林老先生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度过难关,站稳脚跟,并从原来的木材买卖发展为收购原木与委托加工经营业务。作为一名木材商人,他也加入盗伐林木的行列,后被人告发,台湾警方向他发出了通缉令,王永庆被迫流亡日本。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败北,到了台湾,当时急需要有胆识的企业家来办实业,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陈诚力保王永庆回台,让他度过一劫。

  王永庆回台后继续做木材生意,由于国民党来台湾带来大量的资金,一到台湾就大兴土木,一时木材价格飞涨,王永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几年间便牟取暴利,从一个小商人发展成为大商人。同时也觉察到了继续做木材生意的风险和危机,并积极准备把资金投工业。

  1953年台湾当局设立“经济安全委员会”,负责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恰好美国政府答应援助台湾5000万美元用于建设。王永庆申请的项目都别人占了,到最后只有一个破产的塑胶厂项目可供王永庆选择,王永庆经过详细考察,走访学者专家,亲自到日本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是:塑胶业为基础工业,今后在台湾经济发展阶段作用是巨大的。

  1954年王永庆登记设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50万美金,美国援助67万美金。后因美国国会议员反对又有反复,直到1957年3月,台塑建厂才宣告完成并正式开始生产。月产量100吨,是全世界规模最小的,但就是如此仍供过于求,从开工到年底,台塑生产的PVC粉没有卖出一吨,库存堆积如山,危机一触即发。此时只的开拓海外市场,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又必须扩大生产,否则在国际市场根本没有竞争力,就在这个时候股东间出现分歧,纷纷要求撤股,王永庆在此时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四处筹钱收购股东的股份。

  1958年,台塑月产量由100吨增加至200吨,而那时日本的产量已经是5000--6000吨,故王永庆又决定增产至1200吨,并于1960年完成扩建计划。与此同时,王永庆于1958年成立了南亚塑料公司,做二次加工,生产胶布与胶皮,设法协助台塑销售PVC粉。等二次加工稳定后,王永庆又发展第三次加工,在他的努力下,美国人卡林开办第三次加工的加工厂,后来王永庆又与卡林合作在台湾成立了卡林塑料公司,专门生产吹气产品、雨衣、浴室帘布等养料制品。

  1959年,王永庆在卡林先生及朋友协助下,成立新东亚塑胶加工公司,1961年投入运营,大批量生产鞋类、皮包、玩具等塑料三次加工产品,很快就以低价打入国际市场,并由此带动了一大批三次加工企业的产生。1967年新东公司并入南亚公司,并更名为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石化中游原料工业。

  1965年,王永庆相继在冬山建立电石厂及在前镇兴建碱氯厂,以充实制造聚氯乙烯粉所需要的原料。

  同年3月,公司股票公开上市。

  为适应市场扩张需求,王永庆于1973年左右,先后在南部高雄仁武地区兴建及增建仁物碱厂、仁武氯乙烯厂、仁武塑胶厂等。

  由于塑胶粉产量大于氯乙烯单体产量,供需仍不平衡,1984年增资,在林园厂扩建年产24万吨氯乙烯单体工程。

  1965年台塑和南亚公司的产品以势不可挡之势打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塑料行业形成致命冲击,从而退出主流市场。

  1978年,王永庆自行设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了一个大型工厂,开始了台湾石化工厂的整体输出的先例。此后又在美国连续收购工厂。

  1980年,王永庆在美国德州休斯敦筹建一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PVC塑料工厂,其中包括氯乙烯和PVC厂各一座,年产量为24万吨。

  1981年王永庆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从卜内门公司手是买下一家氯乙烯厂;不久又在德拉瓦州向史托福石化公司买下一个PVC厂,1982年年底又以1950万美元买下美国JM塑料管公司的8个PVC下游工厂。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王永庆建立了石化工业中、下游完整的原料生产体系,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塑胶王国。但王永庆一直未能进入上游的乙烯与炼油生产领域,为此王永庆希望建立一座轻油裂解厂,生产乙烯。但一直未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为此王永庆苦苦追求了二十年。

  1986年8月,王永庆正式向台湾经济部提出自行兴建第六轻油裂解厂,才被正式通过。直到1991年才选址云林的麦寮。

  六轻工程包括两套炼油厂、两套轻油裂解厂及49座石化工厂。从1993年7月开工到2000年12月初止,总投资新台币3324.5亿元,2001年全部竣工。自此公司的年营业额由3788亿元增加到5800亿元以上,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企业集团。

  最近几年,王永庆陆续在大陆投资,在广东、福建、安徽、四川等地设厂生产PVC管、门窗、地砖、纸张等下游产品,其中包括在广州、厦门、芜湖、东营、南通、重庆等地12座工厂。

  2001年初,王永庆决定在宁波梅山岛投资300亿的PVC项目,以解决南亚在内的下游工厂对PVC原料的需求,他还投资50亿美元,把整个梅山岛建成石化专区,以争取大陆宠大的商机。

  这就是王永庆从小米店到石化王国的传奇故事,让人觉得简真是不可思议。

  三、为什么说王永庆一生都在“卖大米”?

  问:王永庆卖大米到底得到了什么?

  答:心到、力到、功夫到,无所不成。按王永庆自己的信条就是:“一勤天下无难事”。

  问:何以见得?

  答:每个人都可试一下,每天拿一斤黄豆撒地下再一粒粒捡起来,看看能坚持多久。王永庆三兄弟十年如一日在米中捉石,得到的仅仅是卖大米赚来的钱吗?显然不是,这已经是非常的修炼了,十年的修炼让王永庆兄弟的心志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凡事心到、力到、功夫到。

  问:为什么说王永庆一生都在“卖大米”?

  答:1、从1941年王永庆的碾米厂和米店关门后,他自始至终一直是重操旧业。1946年碾米厂开张,1947年3月11日,王永庆因“越区运粮”的罪名,被拘禁29天出狱后不得不放弃米生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心都在做“卖大米”上。

  2、后来王永庆做木材生意其实是按“卖大米”的模式做经营木材生意,只是时运不济,未到开花结果之时。

  3、1949年王永庆从日本回到台湾后,重操木业,其实依然是按“卖大米”的方式在卖木材,只是他否极泰来,撞大运了,如果真一如既往地卖大米,恐怕就不会有王永庆的暴富了,但恰恰是歪打正着王永庆按“卖大米”的方式在卖木材,发了大财。

  4、等到进入塑胶行业后,刚刚开始就象当年“卖大米”一样,在公司生死存亡之时,毅然用大手笔进军国际市场,这与送米上门是异曲同工;此后就认准一个点,向下游的二级加工、三级加工延伸和上游的炼油、轻油裂解领域扩张,终于形成了石化王国,这依然“卖大米”的翻版。

  王永庆最后是在用十年“卖大米”的方法、心得、思想、感悟在做塑胶,用细心、耐心、恒心来成就一项事业,想不成功都很难。

  纵观王永庆的塑胶产业的发展,就象一只会下蛋的老母鸡,下一个蛋孵一只小鸡,鸡生蛋、蛋孵鸡,最后孵出一个庞大的鸡群。

  四、心到、力到、功夫到,天下无难事

  王永庆是一个从旧时代过来的人,到目前为止他身上还保留着那种旧时代大家长、大地主、大商人印记(王永庆从创业之就在置地,至今没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土地),但不管世事如何在变,心到、力到、功夫到总不会过时,这也是王永庆可以象“卖大米”一样去经营塑胶,甚至可以卖任何东西,做任何的事都做的很好。

  不管时代怎么在变,老母鸡自己下蛋孵小鸡的方法永远是最正确的、最管用的。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邱旭瑜)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jingyingrenwu/17485.html

  • 华尔街之声_裔锦声:华尔街的金融女猎头

    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至少有2/3的人都能叫出她的名字。她在为美国跨国洋行与中国跨国企业提供全球人力资源与企业的管理咨询。   裔锦声从事的是华尔街金融界的人才管理,因而她的名字便在华尔街不胫而走。就连她自己也这么说:“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中,至少有2/3的人都能叫出我的名字。”如今,打拼了十余载的...

    发布于:2022-08-12

    详细阅读
  • 天龙八部寂寞高手|寂寞高手郎咸平:与人斗争其乐无穷

    今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责格林柯尔掌门人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采取“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席卷国家财富。此言一出,立即在内地掀起了轩然大波,经济学界的激烈论战至今...

    发布于:2022-08-12

    详细阅读
  • 眉山维亚康母_维亚康母掌门人雷石东:在中国的十年一日

    9月24日晚8点55分,满脸笑容的维亚康姆公司掌门人萨默 雷石东乘坐专机抵达长沙黄花机场。根据计划,他将在湖南度过完整的一天。   作为维亚康母公司的掌门人,81岁的雷石东一直对中国市场抱有野心。他在和《综艺》的总编皮特的对谈中曾说:“世界上的观众群体大概4%在美国,96%在世界各地,而中国是其中最...

    发布于:2022-08-12

    详细阅读
  • 【互联网可怕吗】纳纳:互联网最可怕的女巫师

    纳塔茨卡·纳兹万诺娃是天才的软件程序员、激进艺术家和在线闹事者。她被视为互联网上最可怕的女人,代码给予她权力——因为她的软件,她威胁竞争对手,耍弄客户,甚至奚落天下的程序员,但她的真面目究竟如何?没有人知道。   纳纳所有出现在互联网上的照片都是经过处理之后模糊不清的形象。   纳塔茨卡·纳兹万诺娃...

    发布于:2022-08-12

    详细阅读
  • 衍生玛约莉|玛约丽·斯卡蒂诺:“她”的影响力

    “我不相信男女有何不同。”培生集团CEO玛约丽 斯卡蒂诺(Marjorie Scardino)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她乐观风趣,没有商界女性常见的强硬,因而更具魅力。玛约丽 斯卡蒂诺并不乐意别人把注意力特别放在她的性别上,但她恐怕永远无法做到这一点。在9月1日她在北大的演讲前,林毅夫教授介绍她“2...

    发布于:2022-08-12

    详细阅读
  • 何春盛 研华科技_何春盛:一切从简

    我最缺乏的可能是对权力与财富的追求之心。   当2000年10月,何春盛正式加盟研华的时候,正值公司内刊出刊,应同事之邀,何在刊物上写了一句话:认识研华很早,能够加入真好!这类似打油诗的感叹让周围同事忍俊不禁,却又少有人了解何与研华的这段渊源。   那是17年前的事情了。   17年后叙旧缘...

    发布于:2022-08-11

    详细阅读
  • 【耐克掌门人儿子】耐克掌门人菲利普·奈特:从直觉走向理智

    从1999年开始,奈特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运营公司上。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一个新的管理团队,除了依靠公司的一些老经理外,还从外界招聘了一些关键的管理人员   刘柳   不久前闭幕的雅典奥运会,对世界头号体育用品公司耐克来说也是一个展示其实力的盛会,耐克生产的适于高速奔跑的系列运动鞋,赞助了来自世界...

    发布于:2022-08-11

    详细阅读
  • 【类似共和国同龄人】共和国同龄人:“卤水鸡王”的新追求

    今年55岁的高德良是广州市一名专门从事熟食卤味的个体商户,他的主营店铺坐落在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街文明路上,这里卖的就是被称为“广州四大名鸡”之一的“太爷鸡”。最近,高德良决定把店面的生意交给从海外留学归来并拥有双硕士学位的儿子来打理,自己则抽出主要精力,着手收集资料,准备将自己20多年来作为个体经营...

    发布于:2022-08-11

    详细阅读
  • 互联网可怕吗|纳纳:互联网最可怕的女巫师

    纳塔茨卡·纳兹万诺娃是天才的软件程序员、激进艺术家和在线闹事者。她被视为互联网上最可怕的女人,代码给予她权力——因为她的软件,她威胁竞争对手,耍弄客户,甚至奚落天下的程序员,但她的真面目究竟如何?没有人知道。   纳纳所有出现在互联网上的照片都是经过处理之后模糊不清的形象。   纳塔茨卡·纳兹万诺娃...

    发布于:2022-08-11

    详细阅读
  • 王小耘律师|王小耘:人生如驾车

    上海,凌晨两点,外滩的灯火早已经熄灭,黄浦江显得格外宁静,一辆白色的别克车飞速驶出延安东路隧道,开上宽阔的世纪大道,虽然车速很快,但车主对自己驾驭汽车的能力非常自信,他的手牢牢地把握住方向盘,目光坚定。 汽车已经发动 王小耘是一个理性的冒险家,他说:“在我看来,人生有时犹如驾车,关键问题是你要有正确...

    发布于:2022-08-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