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良 平度】孙德良:一场大雨浇出一个奇迹
【jianli.jxxyjl.com--精英人物】
一个大学毕业生失业了,在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
为了“脱贫”,他开了间小公司。在一片被垃圾环绕的破旧平房中,他租下一间小屋子。一个客人上门了,他用煤炉烧开水待客。客人没说什么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这个大学毕业生叫孙德良,这一年是1997年。
如今,这个在那位客人看来没实力的小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面“旗帜”,2003年盈利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孙德良个子不高,常穿一身朴素的休闲服,也没有任何国外留学的“辉煌”经历。但是,他缔造的互联网垂直门户———中国化工网,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奇迹。
说起这个奇迹,孙德良摸摸脑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全是一场大雨浇出来的。”
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就能够卖钱
1995年,孙德良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加入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
“那家公司创造的商业模式,和现在主要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都一样。”孙德良回忆起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精通外语的他,偶然参加了公司的一项工作:把国外通讯社、报社在互联网上的奥运报道翻译出来,出售给当时还不能派记者出国采访的国内媒体,大赚了一笔。
“可惜,当时没有网民,这家公司的钱,不足以使他们支撑到网络赢利的那一天———尽管他们的方向正确。1997年,公司破产,我也失业了。”
但这段经历让孙德良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就能够卖钱。
失业的孙德良,不想离开互联网,但当时的杭州,找不到第二家互联网公司。为了脱贫,他想自己做一个网站。想到浙江的服装产业很兴盛,他决定从服装网起步。
1997年10月16日,杭州武林广场要召开一个服装博览会,孙德良去做市场调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参展商和观众都浇得无影无踪。
有点沮丧的孙德良想起有个老同学在附近化工公司工作,于是前去避雨。孙德良发现同学有整整一抽屉的名片,都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化工公司的,“我当时眼前一亮,决定做化工网。没有市场调查,也没有可行性分析,全凭感觉开始。现在想来,真是幸运,因为化工原料的价格变化快、和国际接轨早,完全符合互联网特性,而浙江又恰好是个化工大省”。
几个同学一起凑了12万元开公司,其中2万元是孙德良父亲“用自己的老脸担保”借来的高利贷。最早的办公室在那处破平房里;买不起服务器,就以每月19美元的价格,在美国租了10兆虚拟主机。
走楼梯比坐电梯好
第一个客户是孙德良“攻”下的。他去上虞市拜访一家化工公司。中国化工网制订的会员费标准是:第一年1.2万元,以后每年6000元。
“人家为什么要付钱给你?又凭什么相信你的网站能给他赚钱?”孙德良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把这家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资料找出来,客户一看便信服了。
很快,德国老牌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发现,由于中国企业在网上销售染料,自己的产品不降价就卖不动了。成立两个多月后,中化网赚了20万元。
中化网一开始亮相就是英文版本,而国内的其他网站,当时都是以中文版面目出现。孙德良觉得,客户上中化网的需求,是和国际联系,主要做出口生意,因此必须是英文。
从一开始,孙德良给中化网制定的赢利模式,就是收会员费和卖广告。1998年,北京和上海的商业网站一方面信奉“眼球经济”赔本赚吆喝,一方面捧着商业计划四处融资的时候,中化网这个名声还不那么响亮的网络公司,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现金流。一个小小的广告位每年卖40万元,许多客户怕涨价,一下子就签好几年的合同。
孙德良没有选择当时网络公司普遍的一种发展模式:免费———吸引“眼球”———融资———迅速做大———海外上市。
拒绝资本的诱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谈起这一段,孙德良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一方面,我们有足够的收入维持网站,资本进入会稀释创业者的股份;另一方面,中国化工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很难再造这么一个好的事业。”
“要知道,最难的不是融资,而是和你心中坚守的创业模式背道而驰。”孙德良是浙江萧山人,他身上明显沿袭了浙商那种勤勉、低调的作风。他不太喜欢标榜中化网是网络公司,而更愿意说“我们只是一家普通的浙商企业”。
孙德良很早便听说过有人卖牙签,100根赚3分钱却成为百万富翁的真实故事。所以在他心里,坚信专业化能够带来大利润。这或许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做垂直专业门户的原因之一。
12万元起家,6年内做到年纯利润5000万元,在很多人看来,孙德良积累财富的速度,无疑是坐了“火箭”。可他自己却说是“走楼梯”,因为中化网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今拥有6000多个会员。
在公司内部,孙德良多次说:“走楼梯比坐电梯好,时间虽然慢了一点,但很踏实。电梯一旦出事,会掉到负一层,摔得粉身碎骨;而走楼梯呢,最多掉下去一层,还有爬起来的机会。更何况,走楼梯还能看到楼梯上的风景。”
一场跨国官司带来的一鸣惊人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的域名官司,孙德良和中化网现在可能还是默默发展,不为外界所知。
中国化工网的域名是www.chemnet.com。“chemnet”是由英文chemical(化工)network(网络)简称而来,公认有直观的“化工网”的意思,它是最早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专业化工信息平台,后来到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企业orica公司手里。
但orica公司没有按注册规定向注册服务机构nsi及时续费,而于2001年8月30日被nsi注销。2001年8月31日,该域名被韩国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注册。
2001年9月3日深夜,孙德良临睡前习惯性地查询了www.chemnet.com的域名———他关注这个域名已经整整4年———却发现已经从澳大利亚转到了韩国,他当时就隐约觉得机会来了。
次日一早,孙德良打电话去韩国公司,问可否转让。对方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域名的价值,开价1万美元。孙德良心中大喜,要知道,此前这个域名辗转6个国家,域名易主的交易金额达数千万美元。孙还是问了一句“价格能否再商量”,对方说9000美元。
因为双方都不认识,便约定在美国一家域名交易网站上成交。当时恰逢美国那边一个假期,该网站不工作。担心“夜长梦多”的孙德良提出可以把现金交给韩国商人在上海的朋友,一手交钱,一手交域名。
9月5日,孙德良买回了www.chemnet.com。第二天,澳大利亚orica公司发现域名丢失。这一切充满了戏剧性,就连孙德良自己也感慨“机会就在一瞬间”,不过他没想到,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2001年9月9日上午,孙德良收到一封发自澳大利亚的律师函,上面写着:www.chemnet.com域名为澳大利亚orica公司所有,orica公司对贵公司擅自使用该域名的行为表示严正抗议,希望贵公司立即归还域名并限24小时答复,否则,orica公司将诉诸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
“orica公司聘请了一家上海公司为他们做调查。他们就是要利用中国国庆假期的时间差做文章,所以在国庆前向wipo提出仲裁,而按照规定,我们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作答。”一场跨国知识产权争端拉开了大幕,而留给孙德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国庆假期一结束,孙德良派人在上海找了多家律师事务所,但没有一家愿意代理,“因为时间紧迫,光是我们收到的邮包就有上千页英文诉讼材料。更何况,国内还缺乏对wipo法律的了解。”精通外语的孙德良亲自出马。在大学时代,他就因为背下了一整本英汉字典轰动全校。
孙德良和公司几个懂外语、法律的员工一起,连着干了十几天。他当时也心里有些忐忑,“要是败诉了,我不是花9000美元买了个官司吗?”
10月19日,孙德良和他的团队向日内瓦wipo递交书面答辩状。最后,以orica公司提出撤诉告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定会败诉。”
这场“律师连出价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的国际域名官司,最终以孙德良的胜利告终。当时恰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场官司成了中国入世后第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并大获全胜。中化网和孙德良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
“圆心”带着大小圆们奔向资本市场
2003年,孙德良以一百万元的价格从美国将浙江互联网顶级域名zj.com购回杭州,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交易的“天价”纪录。当时手下很多人反对,孙德良却坚持做了。“理由很简单,没有比zj更简单、更能代表浙江的了。更何况,生活中除了赚钱,还有很多东西要珍惜。”
整整半年的时间,孙德良都在思考,把zj做成一个什么样的站点。他常在几大门户网站转悠,看来看去都是北京的消息,他相信,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可网民是有地域的,互联网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在地域化!于是,他把zj打造成浙江都市网,并坚信那会是未来互联网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孙德良不抽烟,也不喜欢喝酒,他差不多是最早到公司上班的人,每天早上七点就来,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他的办公室经常开着门,员工们看到老板总是辛勤工作,也就不好意思偷懒。
直到2004年,孙德良才给自己买了第一辆车。尽管如此,他还是习惯打车上下班,“因为打车方便,也经济”。
访问孙德良的时候,办公室一盆绿色植物的硕大叶片挡在沙发前,使他无法很舒服地靠在沙发上,他就一直身体前倾地坚持接受访问,没有叫人来搬开花盆,也没有中断访问。
员工们觉得,老板看上去很随和,没有架子。有些对孙德良的报道,把他形容为“看上去还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不过,这个曾经失业的大学生,正努力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商业领袖。“圆心理论”就是他这些年总结出来的:公司小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不需要什么管理,现在不行,几百人的公司必须有管理。我是圆心,我周围的核心骨干是圆周上的点,他们每个人又都是一个圆心,带动他们圆周上的点。
孙德良这个“圆心”,带着周围的“大圆”、“小圆”,开始了奔向资本市场的旅程。“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太强大了,所以做企业肯定要走资本市场这条路。”
更重要的,是孙德良意识到,发展公司的动力已经不一样了,当年是为了“脱贫”,而如今必须“规范”。(蒋韡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西门子贝能|贝殷思:西门子中国公司的“刘备”详细阅读
8月26日,西门子集团执行副总裁沙尔夫博士低调造访重庆,探求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钥匙”。这是继今年5月西门子集团全球总裁兼CEO(首席执行官)冯必乐博士访华之后,西门子欲加重中国在其全球策略中的地位的又一信号。 冯必乐访华时曾宣布,西门子将增加10亿欧元对华投资。其在华办事处也将由目前的28家增...
-
爱马仕曹伟明_曹伟明:一个法国MBA人的视野详细阅读
曹伟明,法国桦树菲力柏契出版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主管中国大陆事务。但他确实是一个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文化的父母,虽然不能教会他一种具体的求生技艺,但他们的善良、淳朴,却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最珍贵的种子。曹伟明带着这颗种子,走过田野、乡间,来到武汉大学,又带着它飘洋过海,...
-
艾米莉西蒙_艾米莉-西科夫斯基:为何错失了Google的财富?详细阅读
那天,Google,这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的股票收于108.31美元,较首日上市发行价格上涨27%,公司市值因此达到将近300亿美元。曾经有机会与Google沾边的人现在可以精确地计算自己的损失了。艾米莉·西科夫斯基便是其中之一。 5年前,西科夫斯基接受了现金,而不是Google的股票。她和...
-
[罗圣平医生图片]罗圣平:再造一个完美商店详细阅读
“做手机支付的不止我一家,我当然希望有一天通过手机可以完成所有的购买活动,但是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通过手机付电话费这一项最基本的业务做好。中国有3 1亿手机用户,平均每个月每部手机费80元,每成交一笔业务,我能提取适当的佣金,这个市场太诱人了!”捷银CEO罗圣平的梦想其实远不止于此,这个纯粹的美国...
-
无锡珠宝大王破产|走出破产的“珠宝大王” 谢瑞麟的起落人生详细阅读
9月3日,香港著名“珠宝大王”谢瑞麟,从香港高等法院的法官手上,接到了正式解除破产令,高兴地“光荣走出破产黑洞”。 一手创立了“谢瑞麟”品牌珠宝、专卖店开遍东南亚的谢瑞麟只读过两年小学,凭自己的努力从3000元借款起家,一直做到身家20亿,专卖店开遍东南亚地区。然而在1997年刮来的金融风暴...
-
[韩国金英兰法案]金英兰:韩国第一位女大法官详细阅读
8月23日下午,韩国国会举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司法史上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提名人金英兰的任命动议案。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8月11日,韩国国会进行了大法官提名人金英兰的人事听政会,23日,国会对金英兰的“任命动议案”进行表决,并以208票赞成、61票反对、2票无效的结果通过了任命动议案,299...
-
【派格传媒集团孙健君】派格总裁孙健君:活在细节之上详细阅读
如果你第一眼见到孙健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他高大结实的身体,估计就是他脸上显眼的两颗痣。如果你第一次听到他说话,无论是说汉语还是英语,给你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他并不标准的发音。这只是开始,如果你还能不断地跟他接触,那就等于不断地发现,如果把他比作矿藏,他肯定是一座富矿。 不过细数孙健君的经历...
-
【世界首富夫人图片】世界首富夫人梅林达·盖茨:捐钱不比挣钱难详细阅读
●有人形容捐钱比挣钱更困难,但比尔和梅林达显然比其他许多富豪表现的不错 ●在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003年度50位最慷慨的美国慈善家,拥有460亿美元财产的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及夫人梅林达再次名列榜首 作为世界首富的夫人,梅林达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她却不喜欢抛头露面,她要丈夫保证...
-
【金地重庆公司总经理】金地公司总经理陈长春 从博士到职业经理人详细阅读
四年前,陈长春在深圳享受着四季如春的美景,四年后他更喜欢北京四季更替的变换;四年前陈长春几乎只读国外的名人传记和小说,而四年后他开始对《论语》以及儒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四年前刚到北京,对于京城地产的频频作秀的不屑到现在对京城文化的重新审视,陈长春在北京金地的四年,按他自己的话说“发生了巨变”,深圳...
-
【青岛邵峰晶】邵峰晶:她放弃了日本公司的百万年薪详细阅读
邵峰晶是成功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研究的方向是最前沿的软件智能技术。邵峰晶从山东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赴日本滋贺大学经济学部、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她在日本的年薪相当于上百万人民币,但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踏踏实实地为国家做了很多事。5年间,她先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