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挖墙脚是不是很不道德_莫陷入职场不道德行为的心理陷阱

职业道德 2021-01-26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职业道德】

  有一期职场节目有个主题说的是,如果你的老板要你帮助他潜规则你该怎么办,比如让你安排一个新的女同事单独吃饭,并在酒店楼上开好了房间。色情、偷盗、作假、泄密、贪腐等等职场里的不道德行为犹如心理陷阱,诱惑着当事人深陷其间,最后无法自拔。捕鱼的陷阱是一个铁丝笼,入口比较大,越到笼子内部就越小,像个漏斗。这个设计是用漏斗引导鱼游向陷阱里。同理,一旦心理陷阱被建立,个人或者组织就被鼓励往一个特定的不道德方向前行,而后这就会演变为灾难性的、通常无法被简单扭转的行为。

  通常不道德行为无法被简单扭转,因为陷阱扭曲了人们关于对与错的判断,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这些不道德行为是正确的。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这是陷阱,它们就会变成一张诱捕的网。可是一旦这些陷阱被确认了,它们也就失去了诱捕的能力,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躲过这些陷阱——就像旅行者如果知道了流沙的位置就可以轻易地避开一样。当危险被清楚地界定,人们就可以为避开危险做准备。

  陷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某些既定时刻,人们的经验冲动致使他们采取行动,这些冲动是对内部或者外部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有些时候,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行动者失去辨别能力,丝毫不理会他人的建议。有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还有其他的选择存在,但是这些刺激的影响力会盖过其他选择的影响力。

  不道德行为的心理陷阱主要分为三类:服从陷阱、否认陷阱和合理化陷阱。每个陷阱里都包括不同的内部和外部刺激,从而引起人们开始行动,并最终掉进去。

  一、服从陷阱—习惯性服从

  习惯性服从的养成可能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也叫原生陷阱。“服从权威”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孩子们最初都会服从父母—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依靠。而后到了学校里,这个准则依旧延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知道他们必须服从老师。结果,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老板要求他们去做什么,大部分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快速服从。

  如果一个掌权者要求下属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服从权威这一影响力巨大的外部刺激就会促使属不顾自己的道德原则,直接执行命令。在其他时候,下属可能知道这些命令是不道德的,但是,服从的冲动非常强烈,以至于颠覆了自己的判断。

  二、否认陷阱

  心理学家认为否认陷阱源于人格的倾向,跟“闭合认知需求”有关,即寻求一些话题的特定答案,容不得混乱而模糊的答案。这类人倾向于服从第一时间蹦出在脑海里的答案,而不容自己有一点点迟疑或不确定,他也不会花很多时间或者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答案。

  这类闭合认知需求在工作环境中影响更加强烈,使得你在处理信息时非常困难,比如在有时间压力、疲劳和嘈杂的背景环境中。当这些条件存在时,它更难以忍受混乱和模糊的状态。虽然闭合认知需求是受环境影响的,但它也是一种人格特质—某些人比其他人更能忍受模糊状态。

  社会心理学家克鲁格兰斯基(Arie Kruglanski)发明了“闭合认知需求量表”,以度量人格维度—比如“我经常迅速做出重要的决定,我很自信”、“在我的观点没有成形之前,我通常不咨询各方面的意见”、“当我对某件重要的事情感到困惑时,我很沮丧”,或者“在他人没有建立起他(她)的观点前,听他(她)发言非常烦人”。克鲁格兰斯基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得出结论,那些在量表测试中得分更高的人,在面对矛盾的证据时,更倾向于得出既有的解答。

  那么,这在真实的世界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举一个CEO闭合认知需求的例子。因为之前CEO与CFO打过交道,他尊重也欣赏CFO,虽然CFO在公司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一天在午餐时,CEO从同事那里得知CFO纳贿的消息。CEO说道,“不可能的,他不可能那样,他不会做这种事!”因为这个 CEO有强烈的闭合认知需求,他坚守他心中对CFO的既定印象,一点也没考虑这个CFO已经犯罪的可能性。

  在一个组织内部,如果同事忽略,纵容了不道德行为,或者为不道德行为进行辩护,这就支持了犯罪者的观点: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或者,就算是自己做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三、合理化陷阱——群体的虚假共识效应

  合理化防御陷阱是对两种内部刺激产生的反应:内疚和羞耻。内疚特别是羞耻让人非常痛苦,因为这意味人们开始质疑自己的正面形象。

  合理化陷阱非常危险,因为它们经常成功地消除,至少也会减少内疚和羞愧的感觉。它帮助人们否认自己的越界行为。让我们来举一个“虚假共识效应”的例子来说明。

  渥太华大学的犯罪学教授加博尔(Thomas Gabor)采访了一些偷盗公司财物的员工,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因为“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允许员工这样做,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拿,别人一样也会拿”。

  心理学家把这种合理化行为归入虚假共识效应之类。当人们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他们会用别人都会这样做来安抚自己的内疚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罪恶感——“这也不是很不好,这里不一直发生这样的事情吗?”这完全是自我欺骗。

  阿戈斯泰恩利(Gina Agostinelli)在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验证了虚假共识效应。在她的研究中,235个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了两种条件下:一个是破坏条件,一个是中性条件。Agostineli做的实验是“决策制定能力的测试”,标准是“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评估一个员工能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建树的关键指标”。

  被分到破坏条件一组的受试者得到了一些虚假的反馈:“你的得分很低,表明你不善于在时间压力下解决问题,也不能有效地制定重要的决策。”被分到中性条件一组的受试者没有得到任何反馈。接着,所有受试者都被要求估计大家的测试得分。

  在中性条件一组,百分之四十的测试者认为大家都可以成功解决问题。破坏条件一组的测试结果很让人出乎意料,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受试者觉得大家可以成功。被定义为“失败”的受试者认为大部分人会在测试中失败,就像“如果我失败了,大部分的人也会失败”一样。

  面对职场的不道德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公司可以如何建立一种企业文化,使得身处这一文化当中的管理者和员工不那么容易上不道德行为陷阱的当呢?

  一、服从权威者的对策:如果企业试图规避服从权威陷阱,管理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请一名心理学者加入道德规范团队。心理医生可以解释这些陷阱的本质,并且经常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以避免他们掉入陷阱或者进行及时补救。

  哈佛商学院的伦理学教授巴克拉科(Joseph Badaracco)采访了一些毕业不久并且已经接触到商业世界中不道德行为的MBA毕业生。在他采访到的大部分哈佛毕业的经理人都面对服从权威的陷阱:他们被老板公然派去做不道德的事情。一个经理人曾经被命令去“为了支持新产品上市,你去把一些数据修改一下吧”。当他表示反对,他的老板打断他并说道:“去做就是了。”

  当被指派去做不道德的事情时,这些新晋管理者都感到非常焦虑。如果他们拒不执行,就得担心会失去老板的支持。普通员工也担心这会最终摧毁他们的职业生涯,砸了自己的饭碗。

  这些经理人面对的关键问题是由于服从权威陷阱而带来的紧张情绪。情绪会让人们屈膝投降,很多陷阱就是借助人们强烈的情绪,而带领他们走向歧途的。其实他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并处理好焦虑的情绪:我还年轻,而且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他们告诉自己如果因为不执行这些不道德行为而丢掉工作,我还可以在其他公司找到更好的工作。大多数时候,这些经理人都可以处理好目前的困境。

  当然,他们也承认,如果有家庭负担,事业也处于成长期,再去找一个新工作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所以,这些不具灵活性且已花费很多年在组织中攀爬,需要养家糊口的中层经理人被焦虑情绪侵袭时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他所在公司的道德规范团队已经拥有一名心理学者,那么当服从权威陷阱造成的紧张情绪到来时,这名训练有素的心理专家就可以帮助这位中层管理者处理他的这种情绪,并减轻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否认者的对策:心理陷阱因为其无形而更可怕。比如,一个有着高闭合认知需求的经理人通常既不了解这种人格特质,也会忽略这种特质给其他同事所带来的影响。如果经理人知道他们有着高闭合认知需求这个特质,也了解这种特质的含义,他们就更可能避免掉入此类陷阱。

  为了对抗闭合认知需求所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事就是让经理人去参加心理专家主持的“闭合认知需求度量”测试,这样经理人和员工就可以认识到他们的人格特质会不会使他们走向歧途。

  三、打破虚假共识效应:这个陷阱很容易识别,基本上是这样的:“我们(我)做的不是不好,而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一旦公司了解了虚假共识效应,当发现组织里出现这样的说辞时,你就应该知道有人越界了。建立相应的报告和纪律处分程序就可以发挥作用,这通常是公司商业行为和道德规范守则的一部分。

  陷阱远远不止本文所述的这三类,应对它们的战术也很多。以下策略也可以借鉴:

  ·第一,聘请心理学者帮助员工与因陷阱而激起的强烈情绪对抗。

  ·第二,确保心理学者为每个员工做测试,以帮助他们认识潜在的人格陷阱。

  ·在越界行为出现之后,分辨了解防御陷阱。

  ·一个人的行为会同时受到一个以上陷阱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陷阱被发现,制定管理陷阱策略也是一个持续的挑战。但根据心理陷阱就可确定不道德行为的根源这一事实,将帮助你更有效、更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zhiyedaode/2146.html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不属于典型案例的是_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国家公务员局日前印发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明确规定,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人士表示,要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选树公务员职业道德楷模、持久推进公...

    发布于:2021-02-15

    详细阅读
  •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一:  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啊!我即将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通过这次《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习,我领悟到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

    发布于:2021-02-15

    详细阅读
  •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报告

    自古以来,中国就尊师重教,很重视教师的德性和德行,认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更要传道,成为君子。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要谨言慎行,修身养德,致知力行,化民成俗。  在我看来,道德是...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_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人员应拥...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  为深入贯彻实施《2019-2019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和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天津市公务员局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进行推动,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吴云华同志来津进行具体指导,有力促进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中小学职业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一、...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爱的教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学习,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体会范文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在网络上学习了王淑芹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我的感受颇深,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库|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  一、判断题  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及概念_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特点  会计工作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紧密相关,会计工作必须在一定的道德影响和制约下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会计工作既具有明确的经济目的,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种政策性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原则性。作为...

    发布于:2021-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