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论文2500]教师职业道德探析论文
【jianli.jxxyjl.com--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探析论文第一篇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和其它职业的区别。教师是传道授业,塑造人的,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它既有同志之间的关系,也有长辈和幼辈之间的情谊,表现了一种不是亲情胜亲情的带有继承性的伦理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一条信息渠道形成师生关系之间道德品质的血缘特点。另外,学校教育的原则所确立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并且还要给学生以道德示范。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他的思想、性格、作风、为人处事等道德行为,都会在学生身上折射出来。这就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继承关系。但是,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长处也应学习,取学生之长补自己之短,与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也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为一种高尚的关系。
二、教师的道德作用
我们的教育方针决定了学生不仅要成为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拥有者,也应是无产阶级道德规范的履行者。因而,教师既要当好业务知识的传播者,也要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者。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聚集在一起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学生的品德形成依赖于教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影响。我们的学生都是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在逐步形成期。他们渴望能独立又有依赖性,往往是理智不足感情有余。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信念、行为、习惯都待于培养训练加强,而这种培养训练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和自身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着天然的权威,他是学生模仿的中心人物,不仅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行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而且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意志,教师的道德修养都会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催化剂”的作用。教师的爱学生是一条重要的协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较重要的师德规范。教师如果有了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被教育者,随时对教师显示出反作用,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叛逆心理尤其突出。如果教师的一种意见和要求被学生认为是好意,是从爱护自己出发,那么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接受,就是所谓的“情通而理达”,“尊其师,信其道”。否则,则事与愿违。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之爱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催化剂”。再次、教师健康的人格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着“润滑剂”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外内两部分。外部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以外,如老师家长的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内部动机是指隐含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动力。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者和追求者,都有实现自己内在潜能的需要,都想取得好成绩,都想有胜任力。而他们的这种动机是不稳定的,它只有变成稳定的理想信念对学习的激励才能持久而有效。而学生的这种内部动力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影响来发展。而教师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总有几位教师具有他们钦佩、渴望的理想品质,学生信任他们,崇拜他们,遵循他们的思想方法和采取他们的人生态度,这些老师说什么他们都愿意听,渴望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愿意学好这些老师的课程。
这种以钦佩的老师为榜样的动机,是强大的学习动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健康的人格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润滑剂”。
三、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如何实施教育
学生成长有一个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说作为一个教师光有责任感和情感还不够,还必须依据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及周边的环境构成的。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占主导地位,那么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必须把握时机和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往往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过程。
因而教师要晓之有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首先,学生在提高道德认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晓之以理。作为学生的道德认识是由浅到深的,所以要教育他们从简单的好与坏的认识逐渐明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这是道德认识深化。其次,学生产生了正确的道德认识还不够,还必须有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而在道德情感培养中必须动之以情。所谓道德情感就是学生对周围事物所做的善恶判断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只有具备这明辨是非的感情,道德认识才会深化。教师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必须从对学生真挚的爱出发,“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用感情融化感情,学生的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才会产生。再次,青年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因而道德意志不够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时会彷徨迷惘。那么对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就显得深为重要。所谓道德意志,就是根据善恶荣辱观念,履行其中道德义务或道德责任而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效力与能力。
通俗一点讲,就是一个人有坚定的某种道德行为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中,必须对学生进行伟大理想、伟大抱负教育形成的坚强的心理品质。这种培养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加任务、目的性考验来进行,而教师本身道德意志,道德理想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用自己的道德实践来完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教师职业道德探析论文第二篇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一)职业理想现实化。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存在越来越现实的倾向。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这一目标本身就是很实在的,只要认真按照要求去做,基本上都是可以完成的。理想太实在,容易达到,就会使人变得现实,还会重新确定个人理想。当前,有些高校教师将自己的“理想”定位于评上教授,或拥有更响亮的头衔;也有的教师希望评上高级职称后再当学校领导。高校教师人生的理想取向趋于实在,价值的评定标准偏重现实。这种将职业理想现实化的取向,也受到现代社会注重个人价值,在竞争中强调效益与公平的影响。
(二)职业行为趋利化。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存在职业行为功利化倾向,注重实际利益的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公平、效益、竞争的一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校以及高校教师的行为也都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一是大学的办学思路或多或少都存在功利化倾向。一方面,大学教育依据功利的原则进行评价和衡量教育的行为明显存在。另一方面,大学面临着市场化、功利化、大众化的多重压力,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在办学行为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二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受到办学思路的很大影响。也因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日渐功利化。部分高校教师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职业形象庸俗化。大学的大众化和功利化导致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越来越庸俗化。在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学以及大学教育早已进入普通家庭的视野,特别是大学教育暴露出来种种问题的时候,大学就已经失去了他的崇高和神秘。在办学思路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教育存在注重知识传授和专业教育,轻视人的道德培养。部分高校教师心态浮躁,不认真履行“身正为范”的育人职责,个人行为越来越庸俗。在现代,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认真负责精神,仅仅把从事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受趋利原则的影响,有的高校教师人生价值取向定位于物质报酬,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上有失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这些是高校教师职业形象庸俗化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传统师德与当代师德的比较
(一)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传统的中国是一个以地主庄园制经济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的传统社会。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属于“治人”的阶层,他们将自己定位于几乎可以不从事体力劳动,衣食住用行皆由人照顾。传统社会教师的地位是很高的,甚至可以比作“圣人”。例如,孔子和孟子就被尊为“圣人”,他们的学说称为“圣人之学”,而在近世,康有为就曾被人称为“圣人为”。传统乡土文化的基本点是稳定性,乡土社会人口流动较少,小农经济不发达,缺少交流也就缺少比较与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安心进行教学与思考,很少去想普通体力劳动者和商人的烦恼。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特征都与传统社会迥然相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同其他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道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也就意味着,生活中各种琐事都要亲历亲为,他们无论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再高的荣誉,也无法达到“圣人”的高度,也不可能自诩或被他人称作“圣人”。
(二)教育理想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想重在“道义”层面。教育理想与政治理想有很大重合,其根本就是要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大学》的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代大学的育人宗旨,也说明古代的教师职责是要弘扬高尚的品德,教化人民,而使整个社会止于至善之镜地。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理想很难做到,许多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也只是接近理想的实现。纲要”中有明确的体现,可以概括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高校教师比传统的教师工作内容更加细化,目标更加明确。传统大学“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而不是“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现在的大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教育内容的不同。传统教育内容重在“如何做”上,最常见的是如何为人、处事、修身、为学。传统典籍多通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对话或叙述等方式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和做的方法。例如:谈论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寥寥数语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仁”,也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仁”。从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书院学规中也可以看出传统教育重在培养人“如何做”。如“白鹿洞书院学规”即分为“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五部分,“岳麓书院学规”共18条,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讲如何为学。传统教育内容本身,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为学生做表率。我国当代教育更注重“能做什么”,也即人才“有什么用”上,强调知识的研习,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以各种考试作为选拔和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当代高校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以“学高为师”为学生作出表率,对于如何修身重视不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视野下,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理想和教育内容都与当代社会有巨大的不同,因此在研究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借鉴传统优良师德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高校教师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面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探析论文第三篇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原因
(一)政治信仰迷茫,政治素养低。高校是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许多教师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有的甚至不加分辨地美化西方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狭隘地批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崇洋媚外。加之只重视专业技术学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养不高,当社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缺乏冷静分析,最终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甚至在授课中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二)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差。有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自我要求低,满足于应付差事,备课不充分,知识更新慢,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怎样改进教学效果,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兴趣听课,而教师自然没有兴趣教课,出现恶性循环。还有的在教师职业外从事兼职,分散了精力,没有心思改进教学,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
(三)集体观念淡漠,个人本位。一是个人本位思想严重。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不关注,对部门的工作通知不关注,对一周一次的教学例会亦心不在焉,满足于签个到、现个身、走走过场,结果错过了许多机会还浑然不觉,认为学校的事与己无关,只要教好课就可以了。殊不知,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态度反映出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教师们主人翁精神的缺乏、参与意识的缺乏及创造精神的缺乏,说到底是集体精神的缺乏,总是认为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在学校决策中亦不能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凡是有利于个人利益的事都争着抢着去做,不管是否有利于集体,哪怕有利于集体利益暂时有损于个人利益的事都不予支持甚至结伙反对,这样不利于改革创新,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二是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教师不尊重教学纪律,不遵守教学时间提前下课;有的教师不遵守会议纪律,开例会不能按时到场,迟到早退;有的教师不遵守办事流程,在规定的报送时间不报送材料,已经截止了找领导托关系硬是加上。三是团队精神缺乏。有些教师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在职称评审、课题申报中诋毁同事,采取不正当手段等,造成教师之间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集体和谐,难以形成教学合力。
(四)功利思想重,追名逐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缺乏奉献精神,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忽视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名誉上,追逐个人利益,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固然有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负面思想影响的因素,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乏力是其根本原因。无法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无法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无法用“中国梦”的理想凝心聚力,必然将迷失于各种社会思潮、各种价值观中,无法辨明方向、辨别真伪,加之道德机制建设急需不断完善,师德文化、人文关怀更需发挥春风化雨般的作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容乐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价值观的向心力。党的xx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xx大提出“,倡导富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就两者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确立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现阶段在思想意识领域大是大非的重要问题,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驳清了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清甚至颠倒的错误观念,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确立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即xx大提出的二十四字表述,应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领域建设的总体目标融入师资队伍建设之中。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思想文化交相融汇甚至激烈碰撞的场所,其思想政治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定,只有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固堡垒,牢牢守住社会主义的阵地。既然如此,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也是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袁贵仁在《求是》中指出,从历史上看,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因此,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因此,要在高校教师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反腐倡廉,通过开展活动组织教师党员参与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加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指教师要加强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树人”是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指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两个方面要求教师在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加强修养,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教书育人,不仅在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而且要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带动学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成长,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高质量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三是坚持向真向善的师德文化。从古至今,向真向善的师德文化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表现形式。因此,在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发挥师德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延伸至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建设师德文化必定要创新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其一,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网络可以便捷地汇聚各种师德资源,并且可以将其整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整合师德文化的优质资源,将师德模范的生平事迹、思想状况等整合进网络,成为丰富的资源库,为师德教育提供方便。
其二,创新教育形式。不仅可以宣传师德文化,也可以加强网上互动,利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和论坛等形式吸引年轻教师的注意力,实现网络教育和网上互动的结合,帮助教师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中坚定信念,辨清真伪,明确职责,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日常行为,保持高尚品德,自觉维护师德形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制度的约束。
1.准入机制。一是制定严格准入制度。高校在引进人才时,要严格考察、多方了解应聘者的思想政治状况,如果确实存在违法犯罪或者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不遵守社会公德情况,达不到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要求,就不能引进教师队伍。二是严格教师资格准入。教师经过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在办理教师资格证时,用人单位要对申请者的思想政治进行全面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有无犯罪情况、有无违反校纪校规情况,了解职业道德情况、社会公德情况等,并将其作为能否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重要衡量标准,而不是可以得过且过。对于思想政治不合格者在当年度不予办理教师资格证,待以后视其思想表现重新认定。
2.培训机制。新入职教师要能够履行岗位职责,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深厚的教师职业修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纳入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教师。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新进教师很少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够,出勤靠督促,不督促不出勤及不督促少出勤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不学习,考试前靠突击等,未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职业修养课程而言,要创新培训机制,使岗前培训成为提高职业修养的大舞台。一是加强授课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要用近几年涌现出的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典型事迹感染人,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入一些负面案例起到警醒的作用。二是创新教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创设情境让新进教师扮演角色,比如,如果有些学生经常缺课,该如何教育;有些家庭困难学生生活困窘,该如何处理等。用这些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验新教师,考察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听讲为积极思考,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评价机制。对于各个教师要建立师德档案。对于每位教师的思想行为,要建立档案记录。对于能够潜心教书育人,遵守职业道德甚至取得优秀成绩、在群众中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要设立师风师德奖,并且在全校范围加强宣传,树立典型,鼓励青年教师以此为榜样。并且要规范评价机制,严格惩戒制度,使得教师不敢触碰法律的红线,不敢逾越道德的鸿沟,起到震慑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审时要将该师德评价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对于师德严重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评价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使教师提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警醒,并且可以关注榜样,学习其优秀品质达到自我提高。
(三)注重人文关怀,发挥情感的感染力。做师德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更多的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管理者要注重改进工作方法,要学点心理学,加强对教师群体及个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尽快融入群体,增强职业认同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一是关注青年教师发展,提高生活待遇,使其安心投入教育工作。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不久,面临者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单纯的教学科研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因此,要使青年教师安心工作,就必须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保障,要适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使其衣食无忧。二是关注教师个体诉求,加强心理疏导,尽力帮助解决问题。教师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生活问题、家庭问题以及自身发展问题等等,有些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心理疏导,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因此,从学校层面上说,从同事、教研室、二级学院到职能部门都应该关心每一位教师,搞清楚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对于合理的诉求,要及时沟通,汇报领导,尽快研究解决;对于不合理的诉求,要加以引导,做好疏通、调节工作,以情感人,以真诚化解问题,尽力帮助解决问题,维护教学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建立和谐、互助的师德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探析论文第四篇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就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及《规范》〔2019〕与《意见》〔2019〕的要求,同时吸收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2“投票型”隶属度中投票规则的改进
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合理确定评价与决策对象各指标的隶属度,其中把由多个评价主体以投票方式经统计汇总后得到的综合隶属度(或称平均隶属度)文章称为“投票型”隶属度。“投票型”隶属度是通过投票综合反映所有评价人对某评价对象各指标的综合判断结果,虽然不同评价人因学识、价值观、经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其投票结果(个人隶属度)不可避免带有评价人的主观性,但只要个人投票结果能准确的反映每个评价人的真实意见与想法,则经多人投票汇总后得到的平均隶属度便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
目前在“投票型”隶属度中的投票规则要求每位评价人对各评价指标在给定的几个类别中必选且只能选其一,即意味着评价者个人对选定类别的个人隶属度必须为1,对没有选定的其他类别的个人隶属度均必须为0。事实上这样的规定从隶属度的建立基础上就不符合模糊综合评价中关于“模糊”的概念,正是因为指标外延存在“模糊”性,有些评价人在综合评价中对给定的几个类别经常犹豫不决,难下判断。目前的投票规则显然简单易操作但过于粗糙,面对上述困境,必然导致硬性截割,得到的个人隶属度结果不准确,不能反映每个评价人的真实意见与想法,个人隶属度的不精确必然导致经统计汇总后的综合隶属度结果存在偏差。
为使评价者的个人隶属度更为精确,其投票规则改进的思路是,首先每位评价人对某评价对象的各评价指标关于给定类别做大致判断,判断结果要么为一个很确定的类别,要么介于两个相邻类别之间;如判断结果属于某给定类别,采用目前的投票规则,若判断结果属于给定的两个相邻类别之间,只要求关于这两个类别的个人隶属度均为介于0与1之间的任意小数(一般情况下,保留一位小数位易于做出判断,又符合人们的习惯)且满足合计值为1,关于其他类别的隶属度则均为0。
3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的应用某高校人事处与师资处联合发文,要求各院系及各组织管理部门做好2019年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推荐优秀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的工作,其中某学院采用由5位教研室以上院系领导评价、各专业教研室老师互评(教研室老师含各其教研室主任对除自己外的其他本教研室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对每个教师的评价,由辅导员根据课表随机选择该教师本年度内授过课的15位同学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并利用表1所示指标体系对学院每个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评价,各院系以上领导的评价则由人事处与师资处组织评价。
4结论
在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两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定性指标得到了定量化的处理,计算简单,评价思路清晰。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高校的一线教师,对在组织管理岗位或后勤保障岗位的教师,则须考虑不同工作岗位教师的具体要求,对建立的指标体系适当增加或减少,其各指标权重也应考虑不同高校与不同教师岗位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使确定的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探析论文第五篇
1.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机制的几点个人建议
为了能够进一步引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建立,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会计专业教师,进而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才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尤为重要。也正因如此,以下笔者基于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对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机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的项目内容。影响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只有明确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的项目内容,才能更加公平、公正的做好职业能力评价,给予会计专业教师更好的发展空间。而通过大量数据与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职业能力评价项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专业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情况、学历、资历、资格考试情况、学术成果情况、计算机条件、外语条件、继续教育条件、教学经历等方面。
第二,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价方式。为了进一步确保职业能力评价的公平、公正、科学、有效,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与改进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借鉴当前会计职称的评价体系,采取考、评相结合的模式,进而杜绝一些“不学无术者”因有关系钻评审的空子。在具体考、评上可采取以下方式:笔试可采取按专业大类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的方式,以能力测试为主,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各级别笔试通过后方进行评价。申报中级,必须先通过闭卷的专业课考试。申报高级,也必须先通过专业课考试,考虑到申请这个层次的教师年龄较大,可以采取开卷形式。考试通过的有效期为3年左右,通过笔试后,进行面试(或答辩),再加上现行评价条件评定。对于申报教授级,由于已经通过了前2次笔试的筛选,可以沿用目前的评价手段。
第三,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设置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分值,是确保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如:在工作表现上,可以3年为周期,对会计专业教师近3年的职称考核情况设定不同的分值;在学历资历上,可根据本科、硕士、博士以及任职年限,所担任的不同职务设定不同的分值;在资格考试上,可根据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对笔试中的不同分数段设定不同的分值;在学术成果上,如发表的期刊论文,应该按照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给予不同的分值;在外语、计算机能力条件上,应该根据不同级别的外语、计算机成绩设定不同的分值;在继续教育情况上,应根据会计专业教师所参加的企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职业能力等级、层次进行不同分数的设定。持外,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可对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的的获奖以及指导学生所得获奖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
第四,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工作业绩构建一个可量化操作的评价指标标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重要依据,其也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为教学业绩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标准则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紧密围绕会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形式评价等级标准,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实行分类、分层考核,以确保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得到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在学生评教上,更应该做好对学生评教得分的分析与把关工作,因为学生评教存在很大程度的学生主观意识,所以此分数并不能作为教师职能评价指标的唯一标准。
2.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几点个人建议
职业道德是整个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决定教师其他素质发展情况的重要基础。因此,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则尤为重要。也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各大院校纷纷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则迫在眉睫,会计专业教师自然也不例外。
第一,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制定可量化的评价内容。要想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就必须明确其评价内容并使其易于量化。如:在政治上,必须遵循与贯彻党的各项方针,不得违背四项基本言行;其次,在施教上,每一名教师都必须精心备课,并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到讲好每一堂课;再次,在育人上,要做到言传身教,关爱每一名学生,不偏爱、不歧视,着重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最后,在自我学习上,每一名教师都要作到恪守学术道德,并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而在确定这些评价内容以后,则要对相应的评价内容进行量化,成为考核的具体指标。
第二,确定在整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中的参与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评价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正因如此,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中的参与主体则尤为重要。
目前,我们可将学生、领导、同事作为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中的参与主体,其中测评的权重应该设置为:学生60%,领导30%,同事10%。并利用无纸网络测试的方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另外,要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他人的评价只是外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最终要经教师自身起作用。因此,道德评价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调动教师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发挥教师自我道德评价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高职院校今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更加公平、公正的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做出有益的参考与铺垫。
相关简历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不属于典型案例的是_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详细阅读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国家公务员局日前印发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明确规定,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人士表示,要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选树公务员职业道德楷模、持久推进公...
-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详细阅读
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一: 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啊!我即将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通过这次《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习,我领悟到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
-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报告详细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就尊师重教,很重视教师的德性和德行,认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更要传道,成为君子。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要谨言慎行,修身养德,致知力行,化民成俗。 在我看来,道德是...
-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_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详细阅读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人员应拥...
-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详细阅读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 为深入贯彻实施《2019-2019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和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天津市公务员局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进行推动,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吴云华同志来津进行具体指导,有力促进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
-
[中小学职业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详细阅读
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一、...
-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详细阅读
通过《爱的教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学习,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体会范文详细阅读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在网络上学习了王淑芹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我的感受颇深,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
-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库|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详细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 一、判断题 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
-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及概念_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详细阅读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特点 会计工作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紧密相关,会计工作必须在一定的道德影响和制约下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会计工作既具有明确的经济目的,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种政策性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原则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