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什么登录不了|微软为什么震怒 李开复告别微软四个原因
【jianli.jxxyjl.com--名企聚焦】
职业经理人腾挪中如何处理与老东家的关系?剑拔弩张还是皆大欢喜?李开复和唐骏无疑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在GOOGLE、微软、雅虎以及百度等错综复杂的竞争焦点上,李开复的动向甚至成了行业竞争的一个风向标,这肯定大大出乎李的意料,但他的戏剧化职业旅途恰恰给所有经理人提供了最新鲜的经典案例。7月24日,李开复(Kai-FuLee)来到北京开始短暂的两天之行。这位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最近宣布离开微软转投Google,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虽然此行主要是为进入Google中国做铺垫准备,李开复极力保持低调,但因不可抗拒地处于波峰浪尖上,李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引来聚光灯的包围。当本报记者与他取得联系时,李开复正在北京嘉里中心酒店收拾行李,寥寥几句,他抱歉地表示:“我要马上赶飞机回美国。”
1微软为什么震怒?
对于人才持续流失到Google的微软来说,上周二(7月19日)真是让人沮丧的一天。Google宣布: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就在一天之前,李开复的身份还是微软全球副总裁。
震怒的微软随即发布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指责Google挖角李开复“蓄谋已久”,并认为李开复违背了和微软签订的保密和非竞争协议。微软一并把Google和李开复告到微软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的高等法院。
“从来只有我们斧头帮欺负人,今天却被人欺负,损失了二十几位弟兄。”这句《功夫》中的黑老大恼羞成怒的搞笑台词,被一些IT人士稍加改动来调侃微软,“从来只有微软挖人,今天却被Google挖角,损失了数十位弟兄。”
微软的愤怒也可以理解,因为此前一直有微软的高级技术员工持续跳槽到Google,忍气吞声的微软在Google挖角李开复后,无法平抑积压已久的怒火,不惜以对簿公堂来阻止李开复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效力。李开复不但是搜索技术领域的专家,还是微软中国战略的设计师之一。对于老东家微软的诉讼,李开复公开表示:“这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不想回答。我个人觉得这仅仅是很正常的职位转换。”
Google对微软则剑拔弩张,表示全力支持李开复,并在7月22日反诉微软。Google的副首席律师NicoleWong指责微软的非竞争协议涉及范围太广,并认为“这简直就是彻底的恫吓”。
唐骏,这位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同时也是李开复的前同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李开复在微软工作多年,对微软可以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李也深得盖茨赏识。唐强调:“我个人认为,微软主要是针对Google,而不是李开复个人。”
李开复此次离开微软也备受争议。据说,李开复去年11月称“微软将是其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然而在半年后,李开复就决定要去Google.有人因此质疑李开复的人品和诚信。对于外界这种喋喋不休的议论,李开复则有些厌倦,“我想不会影响我的声誉。”
“我没有听到开复说过(最后一个公司)这个话。”唐骏表示:评价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人品和诚信,应该更多地以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行动和实际表现来谈。例如,他有没有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他为公司奉献了多少,以此来看,“开复是非常敬业的”。唐骏也指出:从公司层面讲,也要考虑对职业经理人的承诺和要求是否合理。
李开复离职和微软要对簿公堂,相比之下,唐骏离开微软可以说皆大欢喜。唐骏解释道:“更多的是,我与微软有充分的沟通。我与盖茨以及鲍尔默,进行了大量的沟通,最终得到他们的谅解。”
职业经理人经常会面临在新机会与老东家之间取舍抉择,唐骏认为:“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并非不喜欢微软,微软是一个值得尊敬、也是一个强大的公司,即使我到了盛大后也仍这么认为;我选择盛大,也是迎接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新挑战。我想开复去Google,也同样是迎接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新挑战。”
2Google为什么要对抗微软?
股价超过300美元的Google牛气冲天。挖走李开复,意味着Google与微软的全球战线延伸到了中国。锋芒毕露的Google被业内称为“疯了一般四处树敌”。
Google将网页搜索结果和广告相结合的丰厚盈利模式,同样刺激微软的胃口,微软,也在去年推出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与Google短兵相接。Google则针锋相对,开发了电子邮件等其他业务,在这些目前由微软主导的市场上与微软展开了直接竞争。
唐骏则认为:以他个人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判断,Google未来在桌面搜索、操作系统的外挂、邮件、办公软件等四大主项的研发,将把微软包围在“汪洋大海”之中。以操作系统的外挂为例,这个类似于插件的技术很厉害,那将是有XP的地方就有Google,甚至没有XP的地方也有Google,因为有LINUX的地方也可能会有Google.唐骏指出:“这是微软十分害怕的,也是微软将其当成头号敌人的原因。”
微软忌惮李开复加盟Google,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Google将拥有一位熟悉微软战略和技术第一手资料的高级管理人员。微软在诉状中声称,李开复在微软工作期间,主持开发MSN网上搜索技术,以及个人电脑信息搜索技术。
事实上,这不仅是微软与Google的全球交锋,雅虎——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巨头——同样在与Google的竞争中严阵以待。Google第二财政季度净利润增长逾3倍,收入上升1倍。根据研究公司Nielsen/NetRatings的数据,6月份,Google处理了美国47%的网络搜索要求,而雅虎(YahooInc.)为22%。
三巨头交锋中又掺杂着个人恩怨:Google的CEO施密特终于借挟300美元股价之势报盖茨一箭之仇,此前,施密特在太阳微系统(SunMicrosystems)和网威(Novell)任职时曾被盖茨两次严重羞辱;Google两位创办人拉瑞。佩吉和塞吉。布尔,又是雅虎两位创办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斯坦福大学博士班的师弟,如今雅虎已经停止和Google合作,不再付费给Google.
3李开复为什么是最佳人选?
不管与微软的官司结果如何,丝毫不会阻止Google在中国扩张的雄心。李开复的加盟,意味着Google吹响了进军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号角。
这家市值超过800亿美金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在迟疑数年之后,终于打算进入中国这一最具增长潜力的互联网搜索市场。李开复无疑是Google在中国实施其本土化策略的最佳人选。李开复也同样表示:“我非常兴奋能够到Google工作,更高兴能够回到中国。”
在美国,Google将搜索引擎技术似乎做到了极致,“梦幻Google”深入美国人的生活。Google希望李开复能在中国打造一个“梦幻中国版的Google”。在Google的中国攻略中,李开复至少有五张牌可打。
政府牌。李开复曾经在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及其后担任院长期间,与中国政府一直保持关系良好,并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这显然能帮助Google改变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被动局面。李开复自己也公开承认在中国也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知道中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人才牌。李开复吸引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李开复在IT圈内有着良好口碑,与其说李是职业经理人,不如说是个儒雅风度的学者。在白领人群和大学生中李有不少追随者。李开复表示:“95%的新聘员工都以大学毕业生为主。”李开复被业界认为能为Google吸引到不少技术天才。
技术牌。显而易见,李开复在MSN网上搜索技术、语音识别,以及个人电脑信息搜索技术上具有优势。李开复则坦陈“自己不是搜索引擎方面的专家,而是语音技术的专家”。李对外界表态,当务之急是“将更多的产品进行汉化,改善搜索的速度”。唐骏对本报记者表示:“开复以后在Google的工作,不单单指在这些技术层面的工作,应该站在公司战略角度,确定中文搜索引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此激发技术人才的研发热情。”
企业文化牌。李开复被认为能将美国式IT企业文化与本土化有机嫁接起来。李开复表示,自己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对美国大公司的做法比较熟悉,同时,在中国也有丰富的经验。
市场牌。技术出身的李开复似乎并不擅长销售。李开复承认“个人的专长是科研方面”。但是李开复也表示对尝试新的东西“很有兴趣”,并表示会找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我想向他们学习”。唐骏也指出,开复在搭建好公司框架后需要找一位“懂行”的销售总经理。
4Google舞剑,意在百度?
在中国,Google最大搜索引擎对手不是微软、不是雅虎,而是百度。
今年首季,百度在中国国内互联网市场的网站搜索流量份额(市场占有率)为44.7%,相比之下,Google位居第二,为30.1%。
Google的如意算盘是收购百度。这可是件省心的事儿。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本来就领先Google,何况,百度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上控制了大多数销售渠道。只要拿下百度,就意味着Google兵不血刃地拿下中国市场。在施密特看来,拿下百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去年Google在纳斯达克上市前已经拿到百度的大约2.6%股权。
施密特没料到碰上了软钉子。李彦宏———百度的掌门人———在6月底的见面中拒绝了施密特的收购和合作建议。李彦宏的抱负似乎也不小,因为施密特开出的收购条件很优惠,李彦宏似乎并未心动,李更希望百度能在美国纳斯达克走独立上市和独立发展之路。李彦宏略施小计的“牛卡计划”,给施密特当头一记闷棍。
不过,施密特也不是好惹的主。在收购百度的计划落空之后,施密特虽说有些乱了阵脚,但还是迅速推出了自建中国区总部的计划,冒着与微软正面冲突的代价挖来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对于Google来说,无疑是张实施其本土化策略极好的中国牌。熟悉中国市场的李开复,被Google寄予厚望能打造一个“梦幻中国版的Google”。
Google抢在百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之前发布“启用李开复”的中国策略,也有业内人士猜测:这是Google在资本市场和公共关系上双重还击百度。这样一来,Google只要用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压制百度的上市效应以及股价表现。
“李开复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
一位百度高管高调评价对方。这位高管仍然低调表示,由于百度处于IPO及上市敏感期,公司不就此事发表更多评论。
有浓重“中国情结”的李彦宏据说对“Google中国版”时刻加以提防。因为中文搜索引擎技术在某些层面涉及国家情报安全,有百度高管直言不讳:“不愿意看到‘中国的Google’,因为它骨子里是美国化的。”李彦宏本人也曾经这样对外表达,“我们更希望百度是‘中国的百度’”。(冉孟顺)
来源:南方周末
-
招商银行:让IT懂业务_招商银行:让IT懂业务详细阅读
作为后进入者,招商银行选择了创新作为安身立命的突破口,而打破突破口的工具就是信息技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用户们可能还不知道,他们下一次收到的账单信封将与以往都不相同,这个即将在全国推出的新玩意儿—— 一个有锯齿状撕拉口的账单信封是招商银行的又一项创新。为的就是让客户可以轻松地拆开信封。推陈出新对于招商...
-
【A公司和B公司成立新公司】明基公司:新公司学习法详细阅读
看点:由于深知“成功无法复制”的真理,脱胎于宏 系的明基公司并没有完全秉承母公司的“成功配方”,而是通过“学习”和“忘记”在管理方式和业务模式上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密码”。像极了台湾上世纪80年代的言情剧:白手起家多年奋斗后,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家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兄弟争宠以及大家族无可避免的诸多矛盾...
-
95556华安保险|华安保险:跑得快才能生存详细阅读
最近,华安保险在短短的1个多月时间连开了12家省级分公司!山东、重庆、辽宁、天津、湖北等12个省级分公司纷纷揭牌开业。仿佛一夜之间,在深圳“土生土长”的华安保险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快速扩张的一匹“黑马”,在全国各保险公司中脱颖而出。华安在全国“跑马圈地”的原动力来自哪里?变革让华安企业之树常青华...
-
博爱集团企业文化_企业文化,博爱的第二生产力详细阅读
——解读深圳博爱医院企业文化的优势 一个企业的文化,就如同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健康的灵魂,就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没有健康的文化,就不会成为一个完善的企业。——摘自《博爱语丝》企业文化历来是成功企业家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是一种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企业决策者通过身...
-
【英特尔ceo办公室恋情】英特尔的CEO继承人计划详细阅读
25位亚洲之星《商业周刊》,2005年7月11日以“社会影响力”为主要衡量指标,Business Week评出2005年走在亚洲巨变最前沿的先锋人物。所有亚洲之星的共同特点是有胆识、充满干劲,真正致力于改进社会和生活的质量。今年的结果反映了中国和印度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及亚洲文化在全球的蔓延。这25位精...
-
[青啤大师酒]青啤的酒文化和人详细阅读
华夏大地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制造啤酒的青岛啤酒厂,打出了“人才就是效益”大旗,每年都到高校招聘100多名本科文凭毕业生,除了给落户口外,还在购房贷款方面给予优惠。“青啤”兼并嘉士伯之后,企业的整体实力大大提升,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市场营销、经济管理、会计、法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备受垂青。青岛啤...
-
【格力电器走出去】格力电器走出去的另类思维详细阅读
如今已很难找到一家不打价格战、不靠银行贷款、有了利润不搞多元化、销售不靠赢者通吃的渠道大鳄的家电企业了,在主流的管理理念和渠道为王营销模式统治下的中国企业和市场里,这种企业被认为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一家叫格力电器的企业不信邪。同样,在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上,格力电器也很“另类”。在有些企业以...
-
[西门子成都研发中心]西门子南京研发中心扩容 年底前将招聘200人才详细阅读
西门子软件与系统工程(南京)有限公司昨日发布消息,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招募200名软件与硬件研发人才。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虽然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拥有众多海内外客户的它已经成功完成了其首批项目。在业务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员工大批招募计划势在必行。据悉,西门子软件研发中心总部设在南京,现有员...
-
【西门子伺服刚性】西门子:刚性管理显平淡详细阅读
谈到西门子,多数人都会对这个百年老店带有一种崇敬之情。然而,在西门子面向运营商的电信设备销售经理张程眼里,西门子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可以用“平淡”二个字来形容。“跨国外企的管理已经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流程管理,职责界定非常清晰,管控严密,尤其是对设备的销售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张程如是评述西门子对销...
-
青岛海景公司_海景公司的人事难题详细阅读
杨成平是海景公司的董事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为公司的未来而犯愁,尤其是忙于协调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令他深感力不从心。近来,公司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首先是项目出现问题,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人事问题。作为一位公司决策人,杨成平深知人在企业中的关键作用,如果放任下去,有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而不可收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