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稀饭简笔画|一碗稀饭卖出个百万富姐
【jianli.jxxyjl.com--精英人物】
四川人幽默,一提起双流县,马上就出一个笑话段子:天上的飞机声,地下的稀饭声。天上的声音说的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飞机声,地上的声音竟然是从一家名叫“李姐稀饭店”里传出来的喝稀饭声。据说,一到吃饭时间,上千的食客挤满大院,男女老少齐刷刷地喝起稀饭,霎时,“呼呼”声大作,场面蔚为壮观。所以,有人戏称“李姐稀饭店”里喝稀饭的声音“连飞机上的人都听得到”!一家稀饭店竟然如此神奇?笔者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双流探听虚实。没想到,将稀饭生意做到极致的“稀饭大王”竟然是一对没多少文化的下岗夫妻。他们靠卖稀饭,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竟拥有了百万财富。这个致富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失败算啥子嘛,失败就是给了你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李姐大名叫李春花,她与丈夫辜强都是重庆市仁寿县城关镇人。夫妻俩曾在一家工厂上班,但企业不景气,1992年他们双双下岗。经历过下岗初期的痛苦和彷徨后,夫妻俩在家门附近摆了一个烟摊,起早摸黑地苦干起来。到了1997年,他们靠做烟生意累积起来的钱已有20多万元。可正当李姐和丈夫美美地规划着准备买套大房子时,一桩意想不到的灾难几乎将他们置于死地。
1998年12月的一天,一个朋友匆匆来找李姐,神秘地对她说:“大姐,我有个朋友是烟厂的,可以直接从厂里面提货,进价比烟草公司低得多,我建议你从他那里进货。”李姐半信半疑地问:“那你能够保证烟的质量吗?”“我敢骗别人,也不敢骗你大姐嘛!马上要过春节,香烟十分紧俏,如果不是朋友,我才不这么费心帮你呢!”那位朋友信誓旦旦地保证。
送走了朋友,两口子认真地商量起来:眼看春节即将来临,批发烟的人肯定多,如不趁早进点货,会少挣很多钱的。于是,夫妇俩从银行取出了所有存款,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20余万元,凑足了50多万元,进回了100件香烟,一心准备在春节期间大赚一笔。看着满满一屋子的香烟,闻着空气中浓烈的烟草味道,李姐满心喜悦,盼着能大大地赚上一笔。
然而,噩梦很快来临了。两三天后,一些买烟的人纷纷找上门来要求退货,还有人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举报她出售假烟。很快,工商管理人员前来查封了李姐的烟,同时要对她进行处理。工商管理人员经过详细调查,确认李姐是个受害者,便没有处理她。可是,经此一折腾,原本拥有20多万元存款的李姐不仅成了穷光蛋,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而那个当初介绍她买烟的朋友,此刻早已无影无踪。
面对如此打击,伤心欲绝的李姐整日以泪洗面。债主们三天两头跑到她家讨债,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一天下午,李姐夫妇磨破嘴皮总算把一个债主送走了后,精疲力竭的夫妻俩不禁相对流泪。李姐内疚地对丈夫辜强说:“都怪我,一时大意,才造成这么大的损失。现在,我们唉声叹气也没用,还是想办法从头再来吧!只要我们有一双手,总会有翻身的一天。”
“可我们拿什么去翻身呢?一分本钱都没有了,就是卖稀饭嘛,也要本钱呀……”丈夫叹息着说。
稀饭?这两个字像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了李姐混沌的脑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卖稀饭开始呢!卖稀饭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投入,虽然与卖香烟比起来,利润极其微薄,但只要有利润,我们就可以做啊!于是她一本正经地对丈夫说:“对,我们就卖稀饭!”
为了说服丈夫卖稀饭,李姐没少费口舌。最终,她的一句话打动了丈夫:“一碗稀饭就算赚几分钱、一角钱,只要量上去了,还是可以赚钱的。失败算啥子嘛,失败就是给了你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啊!”
丈夫终于答应卖稀饭了。但他却不愿在仁寿县城卖,因为这里债主多,肯定不得清净。于是,夫妇俩决定去西藏。因为债主不可能一下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1999年3月的春天,李姐夫妻俩来到了成都,准备从这里前往西藏。可是,夫妻俩一打听机票价格就傻眼了,从成都到拉萨一张机票就要一千多元钱。如果坐汽车,一周后才能抵达拉萨。可李姐的心脏不好,还有高血压,根本不能坐长途汽车。犹犹豫豫中,他们滞留在了成都双流机场附近。在滞留的那几天里,夫妻俩决定先在机场附近的双流县城卖稀饭。
接下来,他们跑破脚板,磨破嘴皮,才在双流县城棠中路找到了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门面,花3000元的年租费租了下来。办完各种手续,他们的钱已用光了。辜强只好又悄悄回到老家,向自己的亲戚好说歹说借了6000多元钱,加上这笔钱,李姐夫妇总共投入了1.5万元,稀饭店总算开张了。
延年益寿稀饭你喝过吗?美容养颜稀饭你喝过吗?
稀饭的确不好卖呀!两口子起早贪黑地干呀干,但稀饭店的生意并不见好。开张三个月,就亏本3000多元。面对这一切,李姐急得寝食难安。她明白,再像这样下去,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又要增添新债。
一天,一位工商局的同志前来收管理费,李姐向他倒苦水。那个同志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李姐镇住了:“开稀饭店啊,一定要改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才行。”李姐并不太懂什么“理念”,什么“创新”。但她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要变才得行,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变呢?晚上一收工,夫妻俩就躺在几条板凳拼起来的“床”上开起了“卧谈会”。李姐自言自语地说:“早上喝稀饭是中国人的传统,那么改在中午或者晚上喝稀饭可行不可行呢?”“是啊!为什么不能把稀饭当成正餐做呢!”丈夫也兴奋起来。
思路一打开,两口子便顺着这个方向热烈探讨起来。李姐认为:中午晚上喝稀饭是可行的。原因有二:一、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大鱼大肉吃腻了,喝点稀饭爽爽口是一种“必要”;二、如果把稀饭当成正餐来吃,就必须改变一些特点,“素稀饭”肯定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推陈出新,改良稀饭品种,推出营养又可口的“荤稀饭”才行!比如“鱼稀饭”系列、“腊肉稀饭”系列、“斑鸠稀饭”系列、“肥肠稀饭”系列等等。另外,还可根据稀饭的特点配置各种各样的菜品。这样,就把大餐的饮食特点结合了进来。卖稀饭也就不可能再是微利行业了。
两口子越想越兴奋。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分头行动起来:丈夫辜强负责搞“课题研究”,就是熬稀饭;李姐继续研究“战略问题”。为了创建属于自己的稀饭品牌,她给自己的稀饭取了一个通俗易记的名字——李姐稀饭大王。
夫妻俩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为了创建“稀饭大王”的品牌,辜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便研究出了十几种荤稀饭,还发明了一种他最为得意的食品——“野生蒌龙花粥”。这是一种绿色食品,全天然、全野生、全绿色,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
为了熬稀饭,辜强必须头天夜里就泡好大米,凌晨3点开始生火,然后加井水文火熬制。他用的大米全是仁寿的农家新米,所有的配料也全是仁寿县的山珍或者野生植物。为了把住质量卫生关,他对每一种原材料都严格挑选,精心清洗。同时,负责外联的李姐又在双流电视台做了一系列广告,大胆提出“改变稀饭传统喝法,把稀饭当成正餐,把稀饭当成营养餐”的新餐饮理念。这一招还真灵,许多老人和妇女纷纷赶来“李姐稀饭大王”想尝尝鲜,瞧个动静。
新品稀饭正式营业那天,一大早,夫妇俩熬了5锅不同类型的稀饭,免费给顾客品尝。客人们吃完后个个赞不绝口,都觉得稀奇,因为他们从来都没见过稀饭也可以做出这么多花样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来多了好几倍,并且点名要品尝那些特色稀饭。此后,前来品尝稀饭的客人便络绎不绝,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上百人次,每天的营业额有时竟高达两三千元。
如此多的顾客,给夫妇俩增添了许多工作压力,每天他们忙得只能吃两顿饭,晚上又要准备第二天熬稀饭的原材料,一直要忙到深夜才能睡觉。李姐夫妇俩就这样在店铺里的木凳“床”上,足足睡了一年时间。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李姐得了肩周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作。随着小店生意好转,日趋增多的顾客常使李姐夫妇感到力不从心。李姐的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她想:不如换个大点的地方卖稀饭,把稀饭产业做大。2000年夏季,夫妻俩经过认真商量,决定将稀饭店迁往双流县城的长冶路二段。他们租下了那里一户面积约两亩地的农家大院,然后,根据城里人喜欢乡下田园风格的心理,投资10多万元,将农家大院装饰得土色土香,让人一进门,就备感舒适亲切。他们还招聘了一批眉清目秀的农家小妹和小伙子,一身村姑和农家小子的打扮,十分鲜活靓丽,令人赏心悦目。
一切如李姐预料的那样,新店开张不久,稀饭店的生意果然更为火爆。一到周末,大院前面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车辆。辜强看着眼前这生意兴隆的喜人场面,时常开心地夸奖李姐:“还是老婆有远见,看来我们卖稀饭真的要做出一个大买卖了!”每次听到丈夫这样说,李姐的心里就美滋滋的。但她也明白:要想留住顾客,必须将稀饭推陈出新,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在妻子的建议下,辜强一门心思认真钻研起“稀饭经”,他整天思考着怎样变着花样熬出别人没有的稀饭。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实践,夫妇俩终于由原来七八个品种的稀饭发展到20多个。辜强还请了许多老中医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成功研制出了开胃健脾稀饭、清热解毒稀饭、美容养颜稀饭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稀饭。而这些稀饭的名字也很好听,什么“蒌龙花粥”、“金玉满堂粥”、“龙须银耳粥”、“春花碧绿粥”、“荷叶莲米粥”、“南瓜太极粥”等,光听名字就让人胃口大开,许多顾客惊叹道:“这里简直成了稀饭的‘陈列馆’了!”
2001年,李姐夫妇不仅还完了所有的欠债,还积累了不少资金。腰包鼓起来的李姐靠卖稀饭为自己营造了一片新的天地,她的名字也香飘整个双流县城。
“免费消费”,带来的可是十倍以上的人气和利润啊面对生意的喜人局面,李姐并没有满足。她心想:“每天有这么多人来饭店吃饭,主要是冲着具有特色的稀饭来的,我一定要保住稀饭这块牌子!”于是,她迅速到有关部门注册了“李姐稀饭大王”的商标。
为了将这块牌子做得更大,2001年10月,李姐又投资10多万元将“李姐稀饭大王”迁到双流县白河路二段一个足有三亩地的地方,并聘请了50多名小工。由于李姐卖稀饭早已名声在外,即使迁址了,“李姐稀饭大王”的生意仍然很兴隆,那些“稀饭迷”们依然“追踪而至”。有时来吃稀饭的客人太多,服务员们应接不暇,客人就像自己动手,在自己家一样动手盛稀饭。那蜂拥的人群围着几十口装满稀饭的大锅团团转的热闹场面,让人觉得仿佛这些人是在进行一嘲稀饭大战”。
后来,李姐又添加了中餐和小吃等项目,由于味道正,价钱合理,同样让顾客喜欢。“李姐稀饭大王”每天的营业额有时高达1.7万元。
做生意,做生意,李姐深知“生意是做出来”的道理。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她经常带头“做”。2000年的夏天,一位顾客到李姐店里来吃稀饭。由于服务员一时忙不过来,没来得及招呼他,那位顾客十分生气,大声嚷着让李姐亲自去给他盛绿豆稀饭。李姐立即盛了一碗绿豆稀饭,笑盈盈地端到客人面前。那客人又说:“我不要绿豆稀饭了,我要黑米稀饭。”李姐二话没说,又给他端来黑米稀饭。可盛稀饭的碗还没放到桌上,客人又说:“我不要黑米稀饭,我要土豆稀饭。”就这样,李姐来来回回为这位客人舀了6次不同的稀饭。终于,那位客人笑着说:“李姐,我真的服了你!刚才我态度不好,请你多谅解!”后来这位客人成了李姐店里的老顾客。
李姐对客人不但热情,而且讲诚信。一次,一位客人吃完饭后将一只装有6000元现金和43万元存折的皮包遗忘在稀饭店了。李姐发现后,立即根据包里客人的名片找到了失主。后来这位客人每次到双流县城办事,都会跑到李姐的饭店来吃饭。由于客流比较大,李姐在自己的店里共拾得手机30多部,她将这些手机全部交还给了失主。客人们都说:“在‘李姐稀饭大王’吃饭放心,只要在饭店掉了东西,李姐准会给你找到。”
李姐靠自己的诚实和热情终于将稀饭生意做大了,在双流县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双流来,不吃‘李姐稀饭大王’的稀饭等于没有来双流。”而生意好了,李姐又有了新主意:请客人免费喝稀饭。
丈夫不解:“生意好好的,为什么要免费呢?你不是说微利总比没有利润好吗?免费给人家喝稀饭,不是一点利润都没有了吗?”李姐指指丈夫的脑门,哈哈笑着说:“当你的生意做大了,可以把微利的一些项目变成‘免费消费’,它可以给你带来起码十倍的人气和利润。”丈夫依然半信半疑。
“免费消费”实施后,稀饭店的客流量剧增,每天30口锅要轮番上阵五六轮,连小工们都担心让人这样白吃下去,稀饭店会被吃垮的,丈夫也有些担心。可李姐却成天乐呵呵的。大家都不知道李姐心里是怎么想的。
令大家奇怪的是,一个月后,“白吃顾客”自觉地转化成了“有偿顾客”。这一转化,一个新的固定消费群体出现了。而且,这个群体不会轻易动摇,只会越来越“铁”,因为这是李姐用感情培养起来的。这个时候,那些小工们不得不佩服李姐灵光的脑瓜来。
如今,很多下岗工人和打工青年想学李姐卖稀饭,有的还想与她合作开分店,来人来电都很多。很多人到店里学习完技术后,觉得并不神秘,操作工艺很简单,都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李姐总是告诫他们:“不要认为稀饭利薄就不去做,利薄总比没有强。我最瞧不起那些穷得叮当响,又总在梦想‘要搞就搞大的’人。勿以利小而不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了大生意了嘛。”这就是李姐独到的生意经。
最近,李姐又有了新的想法,她想学点饭店管理方面的知识,准备到成都市去开个“李姐稀饭大王”的分店,让更多的城里人能品尝到她独特的稀饭。
-
西门子贝能|贝殷思:西门子中国公司的“刘备”详细阅读
8月26日,西门子集团执行副总裁沙尔夫博士低调造访重庆,探求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钥匙”。这是继今年5月西门子集团全球总裁兼CEO(首席执行官)冯必乐博士访华之后,西门子欲加重中国在其全球策略中的地位的又一信号。 冯必乐访华时曾宣布,西门子将增加10亿欧元对华投资。其在华办事处也将由目前的28家增...
-
爱马仕曹伟明_曹伟明:一个法国MBA人的视野详细阅读
曹伟明,法国桦树菲力柏契出版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主管中国大陆事务。但他确实是一个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文化的父母,虽然不能教会他一种具体的求生技艺,但他们的善良、淳朴,却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最珍贵的种子。曹伟明带着这颗种子,走过田野、乡间,来到武汉大学,又带着它飘洋过海,...
-
艾米莉西蒙_艾米莉-西科夫斯基:为何错失了Google的财富?详细阅读
那天,Google,这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的股票收于108.31美元,较首日上市发行价格上涨27%,公司市值因此达到将近300亿美元。曾经有机会与Google沾边的人现在可以精确地计算自己的损失了。艾米莉·西科夫斯基便是其中之一。 5年前,西科夫斯基接受了现金,而不是Google的股票。她和...
-
[罗圣平医生图片]罗圣平:再造一个完美商店详细阅读
“做手机支付的不止我一家,我当然希望有一天通过手机可以完成所有的购买活动,但是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通过手机付电话费这一项最基本的业务做好。中国有3 1亿手机用户,平均每个月每部手机费80元,每成交一笔业务,我能提取适当的佣金,这个市场太诱人了!”捷银CEO罗圣平的梦想其实远不止于此,这个纯粹的美国...
-
无锡珠宝大王破产|走出破产的“珠宝大王” 谢瑞麟的起落人生详细阅读
9月3日,香港著名“珠宝大王”谢瑞麟,从香港高等法院的法官手上,接到了正式解除破产令,高兴地“光荣走出破产黑洞”。 一手创立了“谢瑞麟”品牌珠宝、专卖店开遍东南亚的谢瑞麟只读过两年小学,凭自己的努力从3000元借款起家,一直做到身家20亿,专卖店开遍东南亚地区。然而在1997年刮来的金融风暴...
-
[韩国金英兰法案]金英兰:韩国第一位女大法官详细阅读
8月23日下午,韩国国会举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司法史上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提名人金英兰的任命动议案。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8月11日,韩国国会进行了大法官提名人金英兰的人事听政会,23日,国会对金英兰的“任命动议案”进行表决,并以208票赞成、61票反对、2票无效的结果通过了任命动议案,299...
-
【派格传媒集团孙健君】派格总裁孙健君:活在细节之上详细阅读
如果你第一眼见到孙健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他高大结实的身体,估计就是他脸上显眼的两颗痣。如果你第一次听到他说话,无论是说汉语还是英语,给你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他并不标准的发音。这只是开始,如果你还能不断地跟他接触,那就等于不断地发现,如果把他比作矿藏,他肯定是一座富矿。 不过细数孙健君的经历...
-
【世界首富夫人图片】世界首富夫人梅林达·盖茨:捐钱不比挣钱难详细阅读
●有人形容捐钱比挣钱更困难,但比尔和梅林达显然比其他许多富豪表现的不错 ●在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003年度50位最慷慨的美国慈善家,拥有460亿美元财产的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及夫人梅林达再次名列榜首 作为世界首富的夫人,梅林达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她却不喜欢抛头露面,她要丈夫保证...
-
【金地重庆公司总经理】金地公司总经理陈长春 从博士到职业经理人详细阅读
四年前,陈长春在深圳享受着四季如春的美景,四年后他更喜欢北京四季更替的变换;四年前陈长春几乎只读国外的名人传记和小说,而四年后他开始对《论语》以及儒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四年前刚到北京,对于京城地产的频频作秀的不屑到现在对京城文化的重新审视,陈长春在北京金地的四年,按他自己的话说“发生了巨变”,深圳...
-
【青岛邵峰晶】邵峰晶:她放弃了日本公司的百万年薪详细阅读
邵峰晶是成功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研究的方向是最前沿的软件智能技术。邵峰晶从山东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赴日本滋贺大学经济学部、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她在日本的年薪相当于上百万人民币,但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踏踏实实地为国家做了很多事。5年间,她先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