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太上管理智慧的启示]管理启示:像老子一样管人

HR管理 2022-01-27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HR管理】

    老子的道治以“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中心,提倡遵循客观规律,注重人的本性,善用管理方法。重新认识老子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极好启示。

    道治企业

    治大国有若烹小鲜。老子认为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不能经常去搅动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亦如此,管理者必须依照“规则”来治理企业,这些规则制定必须遵循管理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的企业中有些想故意捣蛋的人无机可乘,无恶可作,各种势力互不骚扰,各守其静,企业内就会相安无事,这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管理者当然也不能随时变更规则,使企业分出多门,无法协调。

    抛砖引玉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与取之,必固与之”,这些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之中,如果企业想争取员工尽可能留在企业做贡献,就必须为员工提供较好生活及工作条件,这样才能使员工安心企业工作。企业要想解聘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不思进取的员工,则可以把这种员工安排在其无法胜任的工作岗位上,借其工作失误进行解聘等。即所谓:名为退,实乃进;以退为进,以屈求伸。老子进一步又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一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取得成功,首先要赢得下属的拥戴和信服,要有相当的威望和号召力,而要拥有这些,就必须舍小利以求大德,示员工以无私,示员工以谦让,只有这样,方能得员工之倾服,“不战而屈人之兵”,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三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以“慈”为怀,真正关心爱护员工,使员工在企业工作时能体会“温馨管理”。现在不少企业主或经营者对待员工动不动就“克扣工资”、“罚款”甚至有体罚现象,到头来引起员工罢工、诉讼、甚至其他“放火烧公司”等过激行为,最终害已害人。所谓“俭”可作为勤俭节约理解,“俭,故能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历行节俭,反对浪费,才能开拓事业。“不敢为天下先”可理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艺术,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先生曾说在中国经营企业应“顺潮流而动,略有超前,快半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敢为天下先”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最终反而能使企业走在时代的前列即“故能为成事长”。

    以柔克刚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即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里穿行无阻。西方国家战后对企业的管理主要可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重点对人财物的管理,第二阶段即重点放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上,第三阶段即塑造企业文化实行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恰恰指的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它存在于员工的心灵之中,自动指导员工的行为。文化管理即是柔性管理。所以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企业的发展要求、汲取中外优秀企业文化、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塑造企业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化,实行文化管理,实现以柔克刚的管理境界。

    报怨以德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指:用德行回报仇怨。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我都善待他;讲信用的人和不讲信用的人,我都信任他,以此大度之心,宽容之怀,使人人向善,人人守信,天下和谐一体。现代企业包含多方面人才,管理就是协调这些人才的个体活动,一起去致力实现企业目标。一个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充当组织内各成员信息联系的中心,努力协调他们的协作行为。所以,管理者要能容常人所不容,行众人所难行

    不言身教

    老子认为:“知(智)者弗言,言者弗知(智)。”即指:过多的指手划脚,只会加速失败。智者是不乱发言的,指东道西的人自然不是智者。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呢?老子认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圣人行不言之教”,也就是说:美好的言语,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影响他人,所以圣人行的是“不言之教,”即靠的是以身示范,不言多行。故而,现代企业良好的管理氛围,不是靠管理者的长篇宏论、众多指令来营造,而应靠其一举一行和日常行为表现,靠其在管理过程中取舍好恶、扬弃归纳所产生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总之,老子对于人的管理进行广泛深刻的论述,体现以人为本特征,老子的人才管理思想不仅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有诸多契合,同时对丰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巧具有重要启示。(张向前)

来源:财富时报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hrguanli/13099.html

  • [人才测评技术及应用]人才测评技术的几个基本要素

    1、 行为样本: 人们在对一类事物的某种特性进行考察时往往无法对这类事物的每一特定情况进行逐个观测,而总是抽取这类事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观测,进而推论该事物的普遍特性。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往往只能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少数行为样本进行测查,借以推测个体的心理特征。个体对所抽选出来的问题的解决行为就叫做...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应用范围|人才测评应用范围

    人才测评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 招聘 选拔培养与晋升 岗位胜任力考察 企业管理风格与能力考察 企业文化考察 人力资源普查 培训诊断与辅导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诊断 人才测评是一项基础性工具,在以上的环节中它会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招聘与选拔:我们可以根据您的岗...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测验你的逻辑力开锁密码_测验你的择业倾向

    从心理学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涉及到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教育状况等许多方面。那么,以下两组20个题,只要在题后回答是或否,就可以帮你出个好主意。 第一组 1.就我的性格来说,我喜欢同年轻人而不是同年龄大的人在一起。 2.我心目中的丈夫应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活跃的思想。 3.对于别人求助我...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共性和个性的原理】个性测评的原理与方法

    物理和生理现象可以测量和评价,这是人们熟知的。那么,个性可不可以测量和评价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比较,有比较便可鉴别。我们要鉴别某物的长度,便用尺来比较;要鉴别某物的重量,便用砝码来比较。同样,个性方面也早就普遍应用比较的方法了。由此可见,不管是物理测量还是心理测量,其过...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亚马逊测评中介|测评提升中介

    延伸引发需求 随着市场的发展演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在不断延伸,许多国外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了高级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可以看出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领域不仅限于提供人才交流市场,还可以进行延伸,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为求职者和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企业提...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职业测试做不完]职业测试,你做了没有?

    当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集散中心城市,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开始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服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私人职业顾问;在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也出现了职业测评的身影,许多应聘者拿着职业测评结果去找工作;许多高校开设了专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据了解,仅每年2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以及相关...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城市在上升|走在上升空间

    苏永华谈人才测评 中国第一位以现代人才测评为研究方向的心理学博士。中国四达公司测评中心主任、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为什么使用人才测评? 财智:最近一段时间,人才测评受到相当一些企业的青睐,武汉凯迪电力有限公司就在一年内请您主持的中国四达上海测评中心实施了三次大规模人才测评。你个...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系统]体验人才测评:你到底适合什么工作

    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习惯锐意创新还是务实有序?处理问题是情感占先还是理智第一?在性格这只无形之手的背后,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你?最近,北京市人事局人才测评中心启用了一套新的人才素质测评系统,于是记者亲身体验,看看步入新闻这行是否“误入歧途”。 人才素质测评题一共有104道,答起来并不难,比如:“做一件...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当今流行的歌曲_当今流行测评方法大观

    人事测评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对被试者加以了解,从而为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形成了多种人事测评方法,下面就当前常用的几种测评方法作一介绍。 一、 履历分析 个人履历档案分析是根据履历或档案中记载的事实,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其...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系统]接受人才测评 了解整体素质

    传统选人方法?常常具有经验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不能全面的、整体的、发展的了解个体的特征。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重视素质、能力和业绩的考查。着重考查人的实际领导与管理能力、实际工作业绩与经验、心理潜能、职业倾向素质等。这些因素是反映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引入人才测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杜绝了...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