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能力不足的原因]大学生“软能力”不足导致就业难
【jianli.jxxyjl.com--求职谋略】
为期一周的“全国人才市场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日前结束。服务周期间,在中国贵州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上,约有1.6万余人次高校毕业生进场求职,共有3256人达成初步意向。记者注意到,很多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抱憾而归。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很多,“软能力”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对记者抱怨,他已找了一年的工作了,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是找到了,但干不了多久又不得不找工作,现在合适的工作真是太难找了。
记者在贵州省人才市场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用人单位在对应聘的年青人进行评价时,都会提到专业知识不错,但“软能力”不足。
所谓硬能力,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比较容易评估的素质,软能力是指创新、团队精神等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质。
一些用人单位介绍,许多刚毕来的大学生是“花架子”,听起来是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的老员工。
贵州扬帆有限公司负责人才招聘的肖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每年都要招聘大学生,对于他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几个:首先要喜欢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存在巨大的潜力;要注重团队精神,因为很多工作要求员工通力合作,特别是现代企业讲求集团式的经营,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要好,面对失败不泄气、敢于担风险;具有优秀品质,善于与自己竞争,优秀人才更注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考虑怎样击败对手,大多数优秀人才关心的是怎样按照自己的高标准去努力。她说,招聘会她已来了好几次了,但从刚毕业的大学生里挑选合适的人实在不容易。
花溪香辣椒制品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林兵则认为,优秀的人才应该不同于学校里所评定的优秀大学生,当然学习成绩好说明这个人可能非常能吃苦,也可能非常聪明,这一点也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在工作中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比如对于市场营销来看,也许一个大学课程学得非常好的大学生,并不具备作为一个优秀营销人才的基本素质。它包括表达能力、说服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一个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不能单纯从考试成绩上来体现,而是一个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的问题。
小雨今年21岁,贵州某大学大四学生。她在某公司接受形体训练已有一个月了。她告诉记者,如今的职业女性都很讲究外在形象,包括长相和气质等。她对自己的外表很有信心,但气质不够好,想通过形体训练,让自已更完美些。
小雨介绍,许多师哥师姐回校以后,对低年级的同学“传授”找工作和工作时的经验,他们说如今文凭重要,工作能力重要,言谈举止也不可小看。她说,她现在不仅参加形体训练,还参加了某培训公司办的“口才训练班”,希望通过培训,自已能够在找工作或将来的工作中落落大方、口若悬河。当然,也希望将来帮她在竞争十分激烈的职场中能够胜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种偏重内在修养的培训方式在贵阳渐成气候。据了解,过去的培训市场多为计算机、英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方式,大多以考证为目的。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当众讲话培训、人际关系、形象礼仪、心里素质等“软培训”方式开始兴起,与强调考试的主流培训相比,这种培训偏重完善内在修养,气氛轻松,受到青睐。
贵州省人才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企业召聘、选拔员工时,越来越注重个人气质、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并把这些看作与专业能力同样重要的取舍因素,致使相关培训应运而生。
据介绍,一些人在学校时,学业以外的方面锻炼不够,因此也影响了自已找工作或者在工作中的发挥,或者得不到领导的器重,因此很多人纷纷求助于专业培训改变精神面貌,增强自信心。对他们来说,应聘时如何着装得体、如何打动人心,这些细节问题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当会使人陷入尴尬境地,也会失去心仪的岗位。
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个单位招聘的员工有得体的礼仪和优雅的举止,是企业形象外在的表现,可为企业大大增色。企业更愿意接受这样的人。“软培训”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培训超越了知识、技能培训范畴,更关注培训个体的深层需要,更贴近素质教育的本质。
据了解,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只是消极等待上级帮助他们确定工作步骤、程序和方式,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不能给对方留下很好印象,这不仅影响到技术发挥,还不利于工作上的创新。这些都是和“软能力”分不开的。
一些用人单位呼吁教育机构不仅教会大学生们专业知识,“软培训”也应正式进入课堂,帮助学生能提前了解企业流程,强化自已不足的方面,对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手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贵州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大学生培养问题,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软能力”培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软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起码应从大一就开始,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高校很少关心大学生的“软能力”培养,特别是一个大学生在求职前,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并不清楚。有些学生大四找工作时再找各种培训班补会很难。
他认为,现在就业成功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小,而市场的要求日益挑剔。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政府、大学、企业等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提高“软能力”,学校、政府举办招聘模拟、企业提供职前实习等服务。这位教授还说,人才的成长是长期的,应从学校、生活中方方面面去留意,在生活中也能汲取营养。
他说,个人工作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既有“硬能力”,也有“软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使个人取得职业成功。“硬能力”是立身之本,不能只注重“软能力”而“本末倒置”。
来源:新华网
-
[大学生网络求职陷阱]大学生网络求职火详细阅读
●从去年12月起,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网络招聘会热潮。无论是招聘人数、提供岗位,还是跨地区幅度,都相当于近百场传统集市型招聘会的总和 ●网上招聘避免了人群大范围集中和近距离接触,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使天南海北的求职者有了平等的表现机会 ●目前通过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电子简历激...
-
突出主体的方法|用10个方法突出你的个人才能详细阅读
网络人才网的兴起,让现代人在找工作时,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投递履历表,而且再也不必辛苦地邮寄一封封求职信,并苦苦等候对方通知了。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企业已经有45%以上的求职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网络求职求才十分方便、省钱且高效率,因此越来越多企业不但花钱在求职网站上刊登人事广告,同时也在自...
-
【简历有没有封面】你的简历有没有这些毛病详细阅读
1、96%缺乏针对性 一份标准模版下做出来的简历适用于多种行业、多个职位的求职。精明的hr稍稍瞄上一眼就能明白,此人拥有“一份简历求遍天下职”的“雄心壮志”。没针对性,你自然入不得hr的法眼了。 2、89%职业路径混乱 工作一年换两三家公司,五年内进过六七个不同行业,职业经历没有连贯性,频...
-
[回暖的经济]就业回暖网上求职大幕已开详细阅读
社会招聘:暖意渐浓 外贸业:招聘萎缩局面开始扭转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介绍,8月份我国出口总额1037亿美元,这是自7月份以来,我国出口规模连续两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外贸行业的回暖无疑也带动了外贸人才市场的发展,来自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以来...
-
网投简历到哪投|这样网投简历 才能百发百中详细阅读
一些求职者由现场改到网上求职,网上求职第一关就是的投递简历。好的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但是hr面对海量的求职简历,在一份简历上停留的时间通常不超过半分钟。网投简历怎么写才能吸引hr经理的眼球,不至于如石沉大海,没有音信?某专家认为,好的简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突出你的“卖点” 简历中有几...
-
【咋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咋样才能在网上找到工作详细阅读
互联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利用互联网你可以找到猎头公司、招聘信息、单位资料等等,然而它也很容易让你迷失方向,成为信息过载的受害者。你也许花了大量时间在网上冲浪,可到头来连个头绪都理不出来。所以上网之前----三思! 在寻找东西之前先要知道找的是什么,找工作也一样,必须先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
-
【看着挺好的】看着挺好陷阱猫腻一样不少详细阅读
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猎头、职介机构、人才派遣公司等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载体,是求职者找工作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径。本次维权专版专为读者剖析目前五大途径中存在的一些损害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现状。 职场维权的话题在今年“3 15”前后显得格外热闹。...
-
[有效的求职渠道]求职三渠道那个最好详细阅读
近日,采访了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先生,段先生作为企业招聘方,对当前大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三种招聘方式进行了解析。 网络简历 投放是一个单向的发布 人才结构的分类决定了企业招聘渠道的选择。比如说传统行业、制造业和零售业等领域可能借助一些传统媒体,作为招聘渠道。另外就是作为职位的类别来看招聘渠道,比如...
-
现在不求健康_10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详细阅读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成绩好,荣誉多,“官职”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好。孰不知用人...
-
用流利的英语为求职保驾护航_用流利的英语为求职保驾护航详细阅读
当年考大学填志愿时,很多人都看不起语言专业,认为语言专业等于没专业。“英语?不过是一门工具而已。”可这不怎么高级的技能在求职中还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juliet的经验告诉她,英语好还是很占优势的。 百搭的专业 “今年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我们系一共140多人,大部分还是找到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