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管理学|怎样管理学历津贴

HR管理 2022-04-17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HR管理】

所谓学历津贴,即企业给予拥有一定学历(职称)的员工每月发放一定的津贴,适当拉开不同学历(职称)人员的工资差距,以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高学历(职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激发其他员工的学习热情,不断加强学习,进而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学历津贴制度的内容

  1、企业将员工取得的学历(职称)分为一、二、三、四星等不同的等级并对应不同的学历津贴标准,员工享受公司按月发放的学历津贴。学历津贴的具体标准如下表所示:

  学历津贴标准表

  等级 学历 职称 学历津贴标准(元)

  一星 大专 初级 30

  二星 本科 中级 100

  三星 硕士 高级 300

  四星 博士 1000

  2、学历以国家教委承认的毕业学历为准,非国家教委承认以及结业、肆业的学历不予计发学历津贴;职称以国家人事部承认的职称为准,包括人事部门评审认可或通过统一考试取得的职称。

  3、员工取得某星级学历(职称),之后又取得同等星级职称(学历)的,可重复享受该星级的学历津贴一次,但学历津贴不得跨等级同时享受。

  4、本制度可适用于除企业特聘人才、外借人员以外的全体员工。

  学历津贴的审核与计发

  1、新录用的员工,试用期间执行试用期工资,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办理转正手续,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审核转正后的工资,除享受正常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外,凭本人学历(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自转正当月起计发学历津贴。

  2、企业在职员工取得学历(职称)后,由员工填写《调整工资申请、审批表》,附带学历(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呈请人力资源部门审核,自审核同意时间的下月起享受学历津贴。

  预计增加费用

  以100人规模的企业为例,若员工的学历结构为40人大专,12人本科,2人硕士,1人博士,如同时拥有同等级学历和职称的员工比例为50%,则每月学历津贴一星级支出为1800元([40+40×50]×30),二星级支出为1800元,三星级支出为900元,四星级支出为1000元,学历津贴月总支出为5500元。

  对学历津贴的管理

  1、学历津贴的标准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黄金分割"的原理合理制订。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企业可随员工学历结构的变化对学历津贴适时进行调整。如二星级本科学历比例达到50%以上,则可以取消一星级标准,同时适度调低二星级标准。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确定学历(职称)的专业是否对口,对持不对口学历(职称)的,公司可考虑不予计发学历津贴。

  2、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认真做好员工的学历(职称)证书的审核工作,并予以公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员工弄虚作假,使用假学历、假证书骗取学历津贴的,要给予相应处分。如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在执行政策中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帮助他人取得学历津贴(含未遂)的,也要给予相应处分。

  3、为降低学历津贴的支出成本及支出风险,企业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除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员工退休、死亡等正常原因离职外,员工因其他原因离职的(如辞职、辞退、开除等),员工领取的学历津贴总额的50%作为违约金的一部分,员工必须如数退赔违约金。例:张某2002年7月提出辞职,拟8月底离开企业。张某在本企业共享受学历津贴3000元,张某需退赔企业1500元的学历津贴违约金以及劳动合同规定的其他违约金。

  对学历津贴制度的评价

  一是津贴标准量化,操作性较强,有利于企业形成规范化的薪酬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二是适当拉开了不同学历(职称)员工的收入差距(大专学历的员工与博士学历的员工学历津贴部分相差970元),真正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实现了"按知分配",有利于提高高学历(职称)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促进了低学历(职称)员工的学习,使其通过提升学历(职称)来提高个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学习型的组织。

  四是高学历(职称)员工收入的提高,有利了减少员工的跳槽率并吸引更多的高学历(职称)人才加盟,促进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当然,学历津贴并非十全十美,企业在实施学历津贴的同时,要避免步入"唯学历"的误区。企业应将学历津贴作为企业薪酬政策的一个部分,不断完善岗位工资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工资制度,让员工的收入与其贡献真正挂钩,建立起一套"按劳分配"的、完善的、科学的薪酬体系。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hrguanli/15491.html

  • [人才测评技术及应用]人才测评技术的几个基本要素

    1、 行为样本: 人们在对一类事物的某种特性进行考察时往往无法对这类事物的每一特定情况进行逐个观测,而总是抽取这类事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观测,进而推论该事物的普遍特性。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往往只能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少数行为样本进行测查,借以推测个体的心理特征。个体对所抽选出来的问题的解决行为就叫做...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应用范围|人才测评应用范围

    人才测评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 招聘 选拔培养与晋升 岗位胜任力考察 企业管理风格与能力考察 企业文化考察 人力资源普查 培训诊断与辅导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诊断 人才测评是一项基础性工具,在以上的环节中它会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招聘与选拔:我们可以根据您的岗...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测验你的逻辑力开锁密码_测验你的择业倾向

    从心理学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涉及到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教育状况等许多方面。那么,以下两组20个题,只要在题后回答是或否,就可以帮你出个好主意。 第一组 1.就我的性格来说,我喜欢同年轻人而不是同年龄大的人在一起。 2.我心目中的丈夫应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活跃的思想。 3.对于别人求助我...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共性和个性的原理】个性测评的原理与方法

    物理和生理现象可以测量和评价,这是人们熟知的。那么,个性可不可以测量和评价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比较,有比较便可鉴别。我们要鉴别某物的长度,便用尺来比较;要鉴别某物的重量,便用砝码来比较。同样,个性方面也早就普遍应用比较的方法了。由此可见,不管是物理测量还是心理测量,其过...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亚马逊测评中介|测评提升中介

    延伸引发需求 随着市场的发展演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在不断延伸,许多国外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了高级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可以看出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领域不仅限于提供人才交流市场,还可以进行延伸,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为求职者和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企业提...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职业测试做不完]职业测试,你做了没有?

    当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集散中心城市,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开始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服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私人职业顾问;在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也出现了职业测评的身影,许多应聘者拿着职业测评结果去找工作;许多高校开设了专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据了解,仅每年2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以及相关...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城市在上升|走在上升空间

    苏永华谈人才测评 中国第一位以现代人才测评为研究方向的心理学博士。中国四达公司测评中心主任、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为什么使用人才测评? 财智:最近一段时间,人才测评受到相当一些企业的青睐,武汉凯迪电力有限公司就在一年内请您主持的中国四达上海测评中心实施了三次大规模人才测评。你个...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系统]体验人才测评:你到底适合什么工作

    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习惯锐意创新还是务实有序?处理问题是情感占先还是理智第一?在性格这只无形之手的背后,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你?最近,北京市人事局人才测评中心启用了一套新的人才素质测评系统,于是记者亲身体验,看看步入新闻这行是否“误入歧途”。 人才素质测评题一共有104道,答起来并不难,比如:“做一件...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当今流行的歌曲_当今流行测评方法大观

    人事测评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对被试者加以了解,从而为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形成了多种人事测评方法,下面就当前常用的几种测评方法作一介绍。 一、 履历分析 个人履历档案分析是根据履历或档案中记载的事实,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其...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系统]接受人才测评 了解整体素质

    传统选人方法?常常具有经验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不能全面的、整体的、发展的了解个体的特征。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重视素质、能力和业绩的考查。着重考查人的实际领导与管理能力、实际工作业绩与经验、心理潜能、职业倾向素质等。这些因素是反映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引入人才测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杜绝了...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