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怎么前进转向|前进还是转向,决定你成功还是失败

职业生涯规划 2024-05-24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职业生涯规划】

  有一天上网,收到这样一份短消息,标题是:“现实中,我们该怎样权衡放弃与坚持?”正文是这样的:“老师,在我看得许多有关励志方面的书中,有些里面提到要学会坚持,而且举了很多因为坚持最后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书中,里面也会告诉你要学会放弃,学会转身另辟蹊径,然后重新寻找适合你的道路。可在现实中,我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很难分辨我们到底是该继续坚持还是重新回到起点,做出新的选择。在此,还请老师帮助指点迷津。”

  看到这份留言,我也深有感触,毕竟这也是很多人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基于在第一职场论坛担任首席职业顾问的咨询经验,我想更详尽地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谈一下。

  人的一生当中要面临很多选择,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而变得成熟。问题是正如文中这位朋友所言,到底什么选择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而哪些又是应该坚持的?

  励志方面的书籍,大家并不陌生。他给了普通人一个伟大的梦想,并告诉你,在遇到难时,一定要坚持。同时书中还会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告诉你:他们都是通过坚持,最终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现在回到现实,我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到底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我想,这无非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为什么坚持?

  目标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源自内心的最原始的驱动力。有了目标,我们才不会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够坚持不懈19年,行程5万余里而不放弃,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普渡众生,把佛教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生活的激情全部来自于目标的追求:有的人是为了成就事业而坚持,在商场上忘我地打拼;也有的人是为了让女儿上学能够背上一个新书包,起早贪黑卖茶叶蛋。不管目标是什么,也不管目标的大小,但只要目标存在,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我们前行。

  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也同样要问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很多人迷茫、困惑、没有动力,到了职场上依然是这种状态,其根源便在于目标的缺失。而目标,则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高信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有这样一篇调查似乎也说明了什么: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具体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看到的时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写。不过,在这里,我们的确看到了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将这个规划细细拆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而对于那些还在困惑、迷茫、郁闷、无聊中虚度光阴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呢?

  如果是我们生命中追求的东西,我们无疑要坚持。而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东西来说,过度坚持,则会更多地浪费我们的时间。

  所以,把精力花在你认为该做的、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更有意义。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错的,一味坚持,只会把我们推向深渊。

  第二,我们凭什么坚持?

  一旦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我们常常会听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劝慰,“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

  对于坚持,我同样深信不疑。因为坚持的过程,是对我们毅力的一种考验,也是我们成功的必经历程。“磨杵成针”的典故,更是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我们都渴望“平步青云”,但那种几率,还不如买彩票中500万更为现实。

  回头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之所以能够磨成“针”,是因为“功夫深”。这个道理,世人皆知。但大家却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前提,那就是“铁杵”。要想磨成针,只有“功夫深”是不够的,还需要“料”——铁杵。如果是一根木棍,到最后只能磨成一根棒槌。所以,在强调“坚持”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还要问一句自己:“我到底是不是这块料?”如果不是这块“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本人平时为很多人做职业生涯规划,最为强调的就是这个环节——你到底是哪块料?如果放对了地方,木头也会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钻石也可能一文不值。

  那么,决定“料”的性质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一是性格,二是优势。

  首先来看性格。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顾问罗杰安德生有一个惊人的发现: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相反,失败者们则总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适宜的领域获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他对每一个人都寄予了厚望,他给了别人那样的天性,就一定会给你这样的天性,他让别人在这个领域成功,就一定会让你在那个领域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其擅长的职业,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无论是哪一种性格,你都应该接受它,并按照这一性格去寻找适合的职业。然而,遗憾的是,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职业。

  性格无好坏优劣,只有合适与否。如果找对职业,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本人一直信奉一个观点: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这种用人观念,在一些优秀的外企,比如ibm,应用得非常成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异常地高。而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则连是起码的认识都不具备。他们更多地相信“磨杵成针”,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会取得成功。由此造成本土企业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根源之一也就在这里。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哪种类型。有人向我求助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时,我通常第一步就是要看看他们的性格类型。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我在第一职场论坛常用的《disc性格测评》,一是因为这个工具比较实用,分析起来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二是因为大多数的世界500强都在使用这个工具进行人才测评。许多想进世界500强的朋友们,一定要想清楚应聘的职位是否与性格相吻合。这样录用的可能性也会更高一些。同时这也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定要认识自我,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看优势。

  盖洛普将其称为“才干”。而中国人更习惯将其称为天赋。我们常常会发现,做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相当优秀;而有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则仍然不能达到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在于后者不努力,而在于后者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你从事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你的天赋,那么,你极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同样,中国与此相反却非常盛行的则是“木桶理论”:更强调补短的重要性,而忘记了长处的发挥。

  不是说补短不重要。相比较而言,补短能够使我们达到“及格”,而发挥优势则能使我们达到“优秀”。在现实工作中,“及格”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起码要求,让我们不被淘汰;而“优秀”则会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贡献更多的砝码。

  奥托•瓦拉赫是19XX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同学,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同学当中,这位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干适合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奥托•瓦拉赫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是你今生最大的缺憾。

  自尊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你必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自我,把握你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

  切记: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赋。在中国,有一位无师自通的指挥天才——舟舟。这位重型先天愚患者,500万分之一的发病概率,却在音乐指挥方面取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成绩,这足以说明天赋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坚持还是放弃,我的观点是:如果你所做的事符合自己的目标,并且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困难对你而言只是暂时的,坚持下去,你会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如果目标本身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建议你放弃,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目标、性格、优势三者吻合,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那就做你适合的,同样会获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zhiyeshengyaguihua/38221.html

  • 斯坦福大学多少中国学生_斯坦福大学校长:中国学生选择专业时间太早

    当前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在质量建设上。在过去的20—30年间,中国大学更注重的是学生数量的扩张,现在则到了重视质量的时候了。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  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  —&mdash...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十年职业规划书|职业规划的十个招数

    第一步:明晰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价值观和人生定位  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标的设定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准备达成哪些目标。  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采购员的职业规划范文]优秀采购员职业规划范文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采购员,必须要具备很多优秀的素质。最核心的素质是什么?拥有多年采购经验的人士将其总结如下:  1 较强的工作能力  采购是一项相当复杂,而且要求很高的工作,采购员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也相当的多样化。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1-1 分析能...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中职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精选

    十八年前的冬天,一个可爱的女婴呱呱坠地,在呵护中,无忧无虑的度过了童年。当生命的时钟敲响十八下时,我,蜕去了稚嫩、无知,展开飞向社会的双翅。从跨入荣昌职业教育中心的第一天起,职业生涯就似一道永无止境的阶梯。如今的我在底层,而光环,却在顶峰。该怎样一步步迈进呢?  这就是我  我是一个跟着外公外婆...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_“流时代”你更需要职业规划

    美国《fast company》杂志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流时代。此概念不特指某个年龄层,而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的一种心态:不需要机会,看得太远是浪费时间;一有新事物出现,就要马上上手;过去的经验已不再实用;变色龙才是生存之道。现在看来,似乎有很多行业都有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特...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大学生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大学生应及早制定职业规划,避免求职道路过于狭窄

    眼下正是毕业求职的旺季,网上申请、赶场跑招聘会、一轮轮的笔试面试让大学生们忙个不停。在网络上,一些毕业生也在找工作的同时,以幽默的方式缓解求职压力。  “我学经济我悲剧,毕业工作没处去。”“我学历史我脑残,求职路上好心烦。”近来,在一些以在校大学生...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大学生就业热门职业|大学生就业,对职业要有长远规划

    各种光鲜新潮的时尚新职业,曾是不少年轻人择业时的新宠,而在最近一份职业调查中显示,一份职业能做多久,仍是人们进行职业规划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近70%的职场人士做职业规划时,更加看重“长寿职业”。究竟该以什么标准择业入行,而时下职场人的择业心态又是如何?近日,记者就此探访了一...

    发布于:2024-06-16

    详细阅读
  •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这是一个重要的练习,它能让你勇敢地去梦想,去了解自己。当我们不知我们要什么时,我们如何去要?所以,这个职业生涯规划的练习,是让我们去了解自己所要的,以及要如何去要。建议找一个时间,静静地坐下来,拿起你的纸与笔,一步一步来做。也许,你没有一次做完所有的步骤,没有关系,第二天再找一个时间,继续你未完...

    发布于:2024-06-15

    详细阅读
  • seo的职业规划|SEO职业规划分享

    1、seo职业规划之自己运营电子商务网站  google经退出中国市场了,百度引擎在中国可谓一家独年夜。任何一个百度指数跨越8000的关头词就可以支撑一个小型公司的日常运营了。你完全可以依 靠一个这样的环节词,连系你自己的发卖产物,成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实现盈利。好比说,“手机&rdq...

    发布于:2024-06-15

    详细阅读
  •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范文

    为什么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中学教师的工作稳定,步调规律且单纯,还需要有生涯规划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终身教育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终身教育理念日受重视,生涯发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个人的职业选择方面,进而扩大到个人自我潜能的发挥。教师逐渐体会到在职进修的必要性,光凭过去所学的知识和...

    发布于:2024-06-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