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管理理论:真知灼见还是废话?

HR管理 2022-01-01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HR管理】

最近,我见了一家重要而成功的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她声称从没参加过管理课程,也没看过商业书籍。当我追问她说出最中意的管理大师时,她选择了《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作者史帝芬·柯维(Steven Covey)。她根本没兴趣关注德鲁克(Drucker)、波特(Porter)、莱维特(Leavitt)等管理大师。她也从来不看《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

这种对管理研究和理论的轻视态度,在经理人中并不少见。并非因为他们缺乏智识、精力或求知欲。如果不能充分展示这些品质,你就无法管理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企业。不,问题的根源更让人困扰:许多(也许是大多数)在职经理人把管理理论(即便是摘要形式的理论)基本上看成浪费时间。

这是一个问题吗?如果是的话,又是谁的错呢?我们该指责大批管理人员不够严谨,还是该抱怨管理学研究者的理论不实用?

斯坦福商学院的杰弗·普费弗(Jeff Pfeffer)和鲍勃·萨顿(Bob Sutton)在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上指出,经理人难辞其咎。当然,也存在许多糟糕的研究。但如果经理人肯花点时间搜寻好的学习材料,就会少一些运转失常和倒闭的企业了。我们不该信任单靠经验管理的经理人,就像我们不该信任忽视临床试验的医生一样。

管理学被称为“实践”,而非“科学”

对这一论点的明显反驳是,每家公司都各不相同。医生处理的生物机体,在不同个体之间都大体相同。而经理人做决策时所在的组织和战略环境,却总是独一无二的,更不要说极为不明朗的环境了。这就是为何管理学被称为“实践”,而非“科学”或“专业”。

荒谬——普费弗和萨顿教授反驳道。是的,经理人在制定行动路线之前,需要考虑其组织的特殊性,正如一个好医生要考虑每个病人的病史和个体情况一样。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义务对症下药,以及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公司正如个体,具有独特性,但在相当大程度上又是相似的。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也找到了医学和管理学之间的共同点。他指出,关键的不同是我们的医学知识更先进。医学研究已延续了几百年,而对公司组织的系统研究则只有五六十年。如果管理学看起来很神秘,则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

克里斯滕森教授没有叱责经理人漠不关心,而是呼吁管理理论研究者(主要是学者和咨询师)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他最近与波士顿大学的保罗·卡莱尔(Paul Carlile)合著的论文中*,他指出,任何学科的优秀理论都建立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之上,然后对现象归类,再注意到相互关系并发展出假说。这种假说随后必须通过进一步详细观察,以及认真寻找反例的考验后,才能得出因果关系(因X导致Y)。

优秀理论以具体情况为基础

许多被称为管理理论的理论,未能通过这种考验。研究人员没有仔细分类,就从观察跳到了假说。要么他们没有下工夫寻找反证,就从相互关系跳到了因果关系。结果怎样呢?这些理论要么就是错误的,要么是基于危险的一知半解基础上,因为它们都未能充分研究X导致Y的情况。对克里斯滕森教授来说,优秀的理论总是以具体情况为基础的。

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畅销商业书籍并不是以具体情况为基础的。从《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到《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畅销书的流行都基于这样一个隐含的观念,即照搬成功企业运用的管理技巧会取得成功。他们基本上不考虑,为什么某些做法会在这些企业扎根,这些条件能否可能被复制到其它地方?因此,“最佳实践神话”就盛行起来了。

这里有一个基本问题,学术界有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范围狭窄的论文的动机,而咨询师和作家则有夸大其辞的动机。经理人最需要的,是已故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所说的“中层理论”,即一方面足够宽泛,另一方面又不会变成宏大的概念框架。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有一句著名的话:“相信自己能免受任何知识影响、讲求实际的人,通常是一些过时经济学家的奴隶。”

换句话说,我们都在使用理论,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只是在好与坏的理论中做选择。要形成在适当尊重理论和重视实践教训之间取得平衡的管理风格,第一步无疑是要学会如何区分好的理论和坏的理论。同时,如果理论家想赢得聪明的怀疑论者的信任,就需要多出精品,少出糟粕。(西蒙·伦敦)

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hrguanli/12317.html

  • [人才测评技术及应用]人才测评技术的几个基本要素

    1、 行为样本: 人们在对一类事物的某种特性进行考察时往往无法对这类事物的每一特定情况进行逐个观测,而总是抽取这类事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观测,进而推论该事物的普遍特性。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往往只能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少数行为样本进行测查,借以推测个体的心理特征。个体对所抽选出来的问题的解决行为就叫做...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应用范围|人才测评应用范围

    人才测评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 招聘 选拔培养与晋升 岗位胜任力考察 企业管理风格与能力考察 企业文化考察 人力资源普查 培训诊断与辅导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诊断 人才测评是一项基础性工具,在以上的环节中它会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招聘与选拔:我们可以根据您的岗...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测验你的逻辑力开锁密码_测验你的择业倾向

    从心理学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涉及到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教育状况等许多方面。那么,以下两组20个题,只要在题后回答是或否,就可以帮你出个好主意。 第一组 1.就我的性格来说,我喜欢同年轻人而不是同年龄大的人在一起。 2.我心目中的丈夫应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活跃的思想。 3.对于别人求助我...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共性和个性的原理】个性测评的原理与方法

    物理和生理现象可以测量和评价,这是人们熟知的。那么,个性可不可以测量和评价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比较,有比较便可鉴别。我们要鉴别某物的长度,便用尺来比较;要鉴别某物的重量,便用砝码来比较。同样,个性方面也早就普遍应用比较的方法了。由此可见,不管是物理测量还是心理测量,其过...

    发布于:2022-06-13

    详细阅读
  • 亚马逊测评中介|测评提升中介

    延伸引发需求 随着市场的发展演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在不断延伸,许多国外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了高级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可以看出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领域不仅限于提供人才交流市场,还可以进行延伸,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为求职者和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企业提...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职业测试做不完]职业测试,你做了没有?

    当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集散中心城市,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开始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服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私人职业顾问;在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也出现了职业测评的身影,许多应聘者拿着职业测评结果去找工作;许多高校开设了专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据了解,仅每年2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以及相关...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城市在上升|走在上升空间

    苏永华谈人才测评 中国第一位以现代人才测评为研究方向的心理学博士。中国四达公司测评中心主任、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为什么使用人才测评? 财智:最近一段时间,人才测评受到相当一些企业的青睐,武汉凯迪电力有限公司就在一年内请您主持的中国四达上海测评中心实施了三次大规模人才测评。你个...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系统]体验人才测评:你到底适合什么工作

    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习惯锐意创新还是务实有序?处理问题是情感占先还是理智第一?在性格这只无形之手的背后,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你?最近,北京市人事局人才测评中心启用了一套新的人才素质测评系统,于是记者亲身体验,看看步入新闻这行是否“误入歧途”。 人才素质测评题一共有104道,答起来并不难,比如:“做一件...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当今流行的歌曲_当今流行测评方法大观

    人事测评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对被试者加以了解,从而为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形成了多种人事测评方法,下面就当前常用的几种测评方法作一介绍。 一、 履历分析 个人履历档案分析是根据履历或档案中记载的事实,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其...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 [人才测评系统]接受人才测评 了解整体素质

    传统选人方法?常常具有经验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不能全面的、整体的、发展的了解个体的特征。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重视素质、能力和业绩的考查。着重考查人的实际领导与管理能力、实际工作业绩与经验、心理潜能、职业倾向素质等。这些因素是反映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引入人才测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杜绝了...

    发布于:2022-06-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