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经济学 刘捷】职场经济学:你是大猪,还是小猪?
【jianli.jxxyjl.com--职场打拼】
智猪博弈是博弈论(Game theory)中最为经典的例子。凡是对博弈论略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但考虑到很多读者并没有研究过博弈论,这里还有必要老生常谈一回。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对小猪来说它不踩动踏板相对于踩踏板来说是上等策略,它去踩什么也得不到,不踩则会出现两个可能:如果大猪踩了,它可以坐享其成;如果大猪也不踩,两个人(这里说两只猪更准确些)就干耗着,最终都得饿死,跟它去踩的结果一样,但是还不会很快的消耗体力。因此,小猪下定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不踩踏板。当然对大猪来说自己不踩而由小猪来踩踏板也是上等策略。但我们前面的分析已经知道,小猪的意志是何其坚决,他根本不会理会大猪的。那么是不是大猪也干脆两眼一闭,听其自然,等着喝西北风呢。当然不会,原因有二:其一,大猪需要更多的能量来补充体力,他耗不起;其二,大猪也不笨,他对小猪的想法也是一清二楚,因此他会调整自己的策略,不能搞成两个和尚没水吃(再次表示歉意,应该说两只猪没食吃)的局面。毕竟自己去踩动一下踏板,多少还是会有些收获的,虽然是残羹冷炙,但了胜于无。大猪此时的最好的策略就是自己动手(应该为自己动脚),不再指望小猪。
智猪博弈这一模型可以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商业竞争中,我们都会看到类似于智猪博弈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办公室的人际冲突中,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而又另一些人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大猪”。
情形之一:“大猪”加班,“小猪”拿加班费
这种情况在企业里比比皆是。因为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每次不论多大的事情,加班的人总是越多越好。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做完的事,总是会安排两个甚至更多的人做。“三个和尚”的现象这时就出现了。如果大家都耗在那里,谁也不动,结果是工作完不成,挨老板骂。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多年的战友们,对对方的行事规则都了如指掌。“大猪”知道“小猪”一直是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小猪”也知道“大猪”总是碍于面子或责任心使然,不会坐而待之。因此,其结果就是总会有一些“大猪们”过意不去,主动去完成任务。而“小猪们”则在一边逍遥自在,反正任务完成后,奖金一样拿。
对策: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是要做到因事设岗,因事用人,100%的工作只要安排80%的人去完成,因为人都是有潜力的。
情形之二:样样通不如一样通
你是不是经常为自己渊博的知识而自豪呢?或者你也经常为有些人仅有一技之长却比你拿了更高的薪水而郁郁寡欢呢?不要责怪自己,也不要怨天尤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不是谁的错,因为即使你觉得想不通的事也有它的科学性。何以见之,有例为证。某大学公开招聘两名教授,一个是教经济学的,一个是教会计学的。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两人获得机会,姑且称之为张教授和王教授。接下来就是一个让所有人想不通但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选择过程。会计学教授的工资是5000元/月,而经济学教授的工资是3500元/月(因为作者本人是会计学毕业,因此总认为会计学教授应该多拿一些,而实际情况可能恰好反)。张、王两教授具有相同的学历背景--会计学硕士。同时又都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张教授的会计学教学经验优于王教授。以你我之头脑去分析,知识就是金钱,知识越多,工资越高,张教授理所当然的会获得会计学教授职位。这就是我们这些聪明人的天真之处,殊不知现实并非如此。因为王教授知道市场行情,而且知道到了目前,不可能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因此,在与教务主任谈判时,极力否认自己具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甚至说如果让他去讲授经济学会误人子弟,与其这样,自己宁可不要这分工作。而张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加之对博弈论研究不够,一开始就合盘托出,甚至大谈特谈自己的经济学教学经验。事情到此为止,我想每个人都看出了门道,学校不可能重新招聘,而两教授也都不可能随便丢掉到手的美差。最终的结果就是王教授获得了会计学的教授职位,而张教授只好退而求其次,教授经济学。
这不是一个臆想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对策:讲这个例子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价值,只是提醒你在向外界展示你的知识时,隐而不露也许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情形之三:为集体利益做事的人最终所得总少于“搭便车”的幕后者
为集体利益而做出行动的人突出表现在争取加薪或增加福利。不论是国营还是民营,私企还是外企,在企业内部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套用组织行为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存在各种非正式组织。而每一个团体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冲突。这时,每个团体都会推选出各自的代言人。但我们这时会发现,被推选为代言人的总是那些胸无城府,但又总是给人以积极形象的人。而群体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小猪则永远躲在幕后。活动成功了,他们可以不伤皮毛的优先分到一杯羹;如果失败了,他们也可以发表一通与我无关,我是受害者之类的演讲,让大猪成为永远的牺牲者。
对策: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是加强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参与能力,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合适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尽量减少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的影响力。
以上仅仅是职场中几个极为常见的博弈小例子。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充当了一些“大猪”或“小猪”的角色呢。
来源:《私人理财》
-
中秋国庆加班工资怎么算|国庆加班,工资怎么算?详细阅读
转眼又到国庆长假。“法定”假期,“法定”休息,任何人不得侵犯。 当然,每逢长假,总得有人“牺牲小家为大家”。加班并不要紧,但特别的付出得有特别的回报。一句话,节日加班,钱要翻番。 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劳动法》早就颁布,但规规矩矩执行的公司又有多少家?清清楚楚知晓的员工又有多少个?要不...
-
【职场的政治头脑】职场上需要政治吗?详细阅读
职场中离不开“政治”。讨厌和回避职场中的“政治”,其结果往往是自己在职场上以失败而告终。直面职场中的“政治”、学会运用政治,你会如鱼得水,职场上会迅速取得成功。 你试试问问周围朋友:“你在工作中会运用政治手段解决升职加薪等问题吗?”十有八九你会遭受到白眼。“政治”似乎与卑鄙、肮脏、见不得阳光划上了...
-
[如何听懂他人的话外音]听懂老板的话外音详细阅读
出镜人物:北京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五年工作经历。 有一次老板和我谈话,他先是夸了我的业绩不错,认为我可以担当更重的职责,然而又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利润比去年下滑得厉害,最后就问我如果我做部门主管的话会不会考虑裁员。当时我愣了一下,马上就第一感觉说不会,因为很多同事都一起出生入死的。记得当...
-
[职场的政治头脑]职场上需要政治吗?详细阅读
职场中离不开“政治”。讨厌和回避职场中的“政治”,其结果往往是自己在职场上以失败而告终。直面职场中的“政治”、学会运用政治,你会如鱼得水,职场上会迅速取得成功。 你试试问问周围朋友:“你在工作中会运用政治手段解决升职加薪等问题吗?”十有八九你会遭受到白眼。“政治”似乎与卑鄙、肮脏、见不得阳光划上了...
-
[职场新人必备的礼仪细节]新人需要必备的4种职场软实力详细阅读
那关于新人需要必备的职场软实力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新人需要必备的一些职场软实力,希望对你有帮助。新人职场需要必备的4种软实力 软实力1:“自动自发”的职业心态 自动自发的意思就是对工作保持热情,了解工作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让老板高兴。认识到员工与企业是相...
-
不能和朋友合伙开公司|要不要和朋友合伙开公司详细阅读
导语:朋友是你的好朋友,可是不一定是你的好合伙人,要不要跟朋友一起开公司,首先要回答下面的12道问题。 1 时间表是什么? 如果你朋友的商业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他将对所能筹到的资金有个大概的预估。确保你们拥有同一个清晰的愿景和期待。 —Matt Ehrlichman,...
-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_产生职业倦怠症的原因是什么详细阅读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这是职业倦怠症。因此,加拿大着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
-
[学佛的人如何在婚姻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学佛的人如何在职场生存详细阅读
职场有什么好的佛教理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佛的人在职场生存的方法,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学佛的人在职场生存的方法:工作的价值 现代人以“经济”为前提,追求“名”、“利”与“权势”。在商场上...
-
[员工晋升自我评价范文优秀模板]员工晋升的自我评价范文模板详细阅读
自我评价写得好,能帮助员工晋升申请者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价值,以下是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员工晋升的自我评价范文模板,供大家参考!员工晋升的自我评价范文模板(一) 我叫xx,到xx单位工作已经有三个月了,在过去的工作三个月里,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苦恼。在领导及关怀与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
-
如何去适应职场生活_如何适应未来职场生活快速详细阅读
未来职场需要我们花心思去慢慢适应,才能习惯这种职场生活。下面是由小编整理而成的适应未来职场的方法,谢谢你的阅读。适应未来职场的方法:心理准备 就业在即,许多大学生很早已开始“备战”,但不少大学生还是忽略了求职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心理准备。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