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才?_什么是人才? 大学生起薪下跌发出的信号

办公室交际 2021-04-15 网络整理 可可

【jianli.jxxyjl.com--办公室交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涉及面较广的调查显示,时下农民工对月工资的预期已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预期100多元。尽管,从发展的角度看,两者还不能作简单类比,但“预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市场依据的。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这个前所未有的“市场认可”,毕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
 
  信号一:学历不等于人才 

  有人说,高教大众化以后,大学生多了,物稀为贵,物多必贱,薪酬降低,势所必然。也有人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于就业教育不到位,就业服务跟不上,信息渠道不通畅。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尽管“大众化”以后大学生的量得到迅速扩张,但适用人才的紧缺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变,“就业难”和“求才难”的状况并存。许多行业、许多岗位渴求人才,甚至高薪求才而求之不得。至于“硕士诚可贵,技工价更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更为普遍。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问:我们能及时提供这些人才吗?什么是人才?被需要的就是人才,适用的就是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是人才。教育恰恰在培养实际意义上的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上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身价下跌的真正原因。 

  信号二:教育不等于能力 

  首先要反思的是能力教育普遍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较弱。现在的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希望对聘用的大学生支付很高的适应期成本。对于仅仅卷面上得高分、只会黑板上开机器、图纸上造产品的学生兴趣不大。尽管人才需求旺盛,但经过理智选择,矛盾来了: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养成的倾向几乎成为顽症。评价学生,偏重于知识量的考查,一份笔试成绩几乎决定一切。而且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标准件来加工,忽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个性的发展,满足于制造平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外语教学,我们的学生在整个求学期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说是太多太多,而得到的评价是“擅长考试但不实用”。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表示出深深的忧虑。清华大学一位资深教授甚至为此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众多著名企业家和人才学家的实践、研究表明:人的成才、成功因素中,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仅占25%,而自身的情商等综合能力占75%。即使是认知,不仅要有“学会”的能力,更要具备“会学”的能力。 

  信号三:市场的要求“很实际” 

  教育作为知识产业,不能不面向市场。即使是研究性大学,相当部分的学生毕业后也要从事某项应用性职业。甚至,我国顶尖大学北大的校长许智宏也持这样的观点,而大量的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更要面向市场设置专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尽可能实现“无缝对接”。现在的问题是,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市场疲软的“产品”不断推出,市场急需的又不能及时提供。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行当不断涌现,国家有关部门已公布了第六批新型职业,而高等教育跟进的步子很小。教育行政部门市场意识淡薄,制定并规定执行的专业目录计划色彩浓厚,多年一副老面孔。这样势必造成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的要求是“实际、实用、实效”,具有鲜明的功利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牌子再硬,头衔再多,光环再亮,也不感兴趣。市场是无情的,无情在于它严格选择,拒绝“泡沫人才”;市场是有情的,有情在于谁主动适应它,它就青睐谁。因此,高等教育要紧紧把握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统一,树立新的发展观、教育观和人才观,始终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加敏锐地感知市场,改进管理,对高职类教育的专业,不妨减少审批,让学校自主地、迅速地反应社会需求。 

  信号四:素质培养落实在教育系统的每个环节 

  当然,如果把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适应看成是实现成功就业的一切,那是片面的。国内外一些教育专家认为,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点,已经由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转移到“人”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终极产物。这不仅是现代大学教育本义的回归,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进而成才成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天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的理性突出表现在对人的素质的关注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把责任、敬业、诚信、友善、合作等品质放在首位,那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自以为是,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的,即使牌子很硬也不受欢迎。因此,高校一定要牢牢抓住“育人”这个办学的根本,紧紧把握“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把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环节上。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能力、专业适应市场,人格健全高尚,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社会如何不欢迎?身价如何缩水贬值?这些问题,与就业靠得最近的大学教育应当反思研究,小学、中学教育也不可置身局外。



  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来源:https://jianli.jxxyjl.com/bangongshijiaoji/4497.html

  • 【跳槽前不想工作】跳槽前不得不解的六个问题

    前一阵子遇到一个咨询者,她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从两年前毕业后就一直安心地在国企享受着稳定的工资和优厚的福利,但是现在想跳槽,原因是眼下这份工作太空闲了,不适合自己,现在很想去外企闯荡一番。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不久前与一位人事主管的谈话,她把这种想法称为“两年之痒”,熬过去了就是平静的一辈子,熬不...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职场被小人陷害怎么办】透视职场小人的积极作用

    什么是“小人”?通常的定义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对“小人”的认识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暗箭伤人。  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发现那些工作能力、业务水平都很一般的同事,偏偏都比我爬得快,就因为他们和经理、老总们是酒肉朋友;年底奖金往往是领导的心腹...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人生哲理的一句话】人生哲理:多一句赞美

    人们相互希望得越多,想要给予对方的越多……就必定越亲密。    几天前,我和一位朋友在纽约搭计程车,下车时,朋友对司机说:“谢谢,搭你的车十分舒适。”这司机听了愣了一愣,然后说:“你是混黑道的吗?”    “不,司机先生,我不是在寻你开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乱时还能沉住气。”...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怎样让老板提前发工资]怎样让老板提拔你

    如果你想获得老板的提拔,你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这个需要获得满足呢?  如果你想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必须首先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如果你没有能够满足他人需要的交换物,那么你的一切需要都只能是空想。  假若你想让他人满足你的需要,你首先要问问自己:他需要什么?我能满足他的需要吗?  如果你想让老板提拔你,你...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四十岁的女人要不要跳槽|女人跳槽:钱不是最重要

    工作并非证明女人活着的唯一证据。尤其是眼下这一个工作。  或者是因为追求更好,或者是因为放弃更坏。一份工作如同一段感情,你不要它,说明它不够好到留住你。  没有婚姻好过坏的婚姻,没有工作好过让你天天流泪的工作。如果实在不满意,那就离开,天大地大,老天饿不死瞎家雀;人人都需要钱,但钱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白领女性的英文缩写_白领女性30条压力自测方法

    永远忙不完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烦恼的婚姻、烦琐的家务——面对生活,许多现代女性最深的感受是“活得好累!”。不仅心累,身体也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常常感觉焦虑、烦乱、无聊和无助,到医院里检查,却什么毛病也没有。  经常处于上述状态的女性其实就属于“亚健康”。随着社会生...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步入职场的心得体会]职场步入淡季避暑调养身心

    “每下一阵雨,气温就涨一点,已经感觉有些吃不消了”,前日晚,现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徐小姐,向记者透露了她打算辞职回老家十堰避暑的想法,“只要辞职申请一通过,我就回家呆上一两个月,等八月底再回汉求职。”  采访中,徐小姐分析了她做出决定的几大缘由:其一,她患有低血糖,身体虚弱,加上工作环境不够优越(...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让你离开他的世界不可能会什么歌_让你离国际经理人更近一步

    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0万人申请mba,年轻专业人才已经认识到,世上没有“终生的工作”,一个mba学位可以使人更适合市场,获得更大的事业选择。如果你有兴趣成为一个国际经理人,估计您不久就会加入合格mba的行列。不过,商学院各个不同,你应该小心研究自己的选择,确保所择学校符合自己的需要。  为此,应该采...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理想之城中的职场有多现实]站在职场现实与理想的路口 向左or向右?

    职场中,许多人都会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种选择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某方面工作,但薪水不高或者找不到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途径;另一种选择是自己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或即将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看中了他的薪水不错,可以维持生活,然而做起来要么是枯燥无味,要么是学不到任何知识。当工作站在了现实与理想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

    发布于:2021-06-23

    详细阅读
  • 【难道等到60岁以后】36岁以后难道我们就要失业?

    35岁现在作为职场招聘中的一道门槛并不鲜见,诸位可以到各个人才市场现场走走,大凡公司以及政府事业等单位都把招聘的年龄放在35岁这条线上,最近听了著名销售学创始人王文良的演讲其中关于招聘中的年龄限制误区深有体会,所以我便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个人感受表达出来,以使大家能够对这些并不聪明的招聘年龄限制有...

    发布于:2021-06-2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